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政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初起,我每晚都会投入一些时间研读政治,大约用了二十多天初步完成了大纲的第一轮阅读。随后,我开始在每个晚上做肖秀荣的1600题,将错误的答案追溯到大纲中相应的位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让我对试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接着,我用一周的时间重读了一遍大纲,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阅读,通常也是每周重温一次。谈到记忆,我一直不太热衷于死记硬背。后来我发现,阅读就像是这样一种体验:从不知自己不知,到知道自己不知,再到明白自己知道,最后达到无意识的熟稔。尽管我是理科背景,但我不认为文科的学习应依赖于机械记忆,而是应该多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种深入理解反而能更好地帮助记忆,这才是学习的目标。我的政治复习策略就是阅读,如果夜晚失眠,我会看看选择题。进入一月后,只剩下两周时间,我购买了20天20题,结合核心考点有选择地背诵了一遍,侧重理解和概要。带着这样的准备,我走进了考场。然而,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我在最后两大题的第二个问题上未能作答(10年的试题留的空间较小,我考完时还有多余的时间,而11年的试题答题区域几乎是10年的两倍,导致我前面写得过多,后面来不及了)。走出考场,我几乎崩溃,责怪自己连题目都没完成。不过,想到更重要的还在后面,我逐渐调整心态。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不易。政治是我付出最少却收获颇丰的一门课。自九月开学以来,我才正式开始复习,首先看了精讲精练,并配以1000题同步练习,每看完一章做一章。这时不必急于背诵,因为很快就会忘记,只需先熟悉知识点。我以每1-2天一章的速度推进,有些章节快速浏览,有些则需要重点记忆,肖老先生会指出哪些是关键章节。1000题完成后,我转而阅读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更为清晰。后期,我主要依靠这本书,做了八套题的选择题,看了看主观题。可以说,1000题用于掌握选择题,而最后四套题则是为了攻克主观题。考前,我只背诵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考试时,肖老先生的预测几乎全部应验。最后四套题的作用在于让你面对任何题目都有话可说,因此我对肖老先生的指导深信不疑。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家都知道,如果你阅读看不下去就没办法做题,我当时就是看不进去题。但好在语感还在,可能完型错的比较多但分值低。英语的复习,我认为就是背单词+做真题+看作文。复习的过程中,前期要坚持背单词,我当时是在图书馆借的单词书每天背几页,同时用扇贝单词APP找空闲时间背。单词这个东西反复背多少遍都不嫌多,好习惯要一直坚持。从6月份左右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要反复做,多做几遍总结问题。我用的是张剑的英语黄皮书,除了真题它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我也买了,但是最后都没有做完。总之考试之前都要保持手感。最后2个月开始看作文,我作文是完全跟着老师学的,她把作文分成了9个小部分,按每个部分的套路补充好,最后就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公法是我深入研究的第一个领域。这个科目涵盖了大量的国际法规则和案例,包括国家主权、外交关系、战争法等。我发现理解并记忆这些规则的关键在于系统化学习。我凭构建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定期复习和实践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模拟法庭辩论就是个很好的锻炼方式。
接下来是国际私法,它涉及到不同国家法律冲突的解决。理解和掌握冲突法规则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多做案例分析,尤其是那些有复杂法律背景的案例,这能帮助你深化理解并提升法律推理能力。
国际经济法主要关注国际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法律问题。这个科目需对经济学有一定的了解,我建议结合经济学原理来学习。关注最新的国际经济动态,比如WTO的裁决,也能帮助你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至于国际航运法,这是国际法的一个独特分支,涉及海事法规、合同法、保险法等内容。我推荐阅读相关案例和实操手册,以了解实际操作中的法律问题。参加模拟海事仲裁或者研讨会也是提高这方面技能的有效途径。
法学综合部分是对整个法学体系的全面考察。我采取的方法是广泛阅读,不仅限于教科书,还包括学术论文、判例集和法律评论。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考,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道德和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