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常常感到记忆力不足,因此在开始解答任何一章的问题前,我习惯先浏览一遍相关章节的大纲解析(记忆力强的人可以尝试先回顾三至四章的内容,随后再做这部分的习题)。无论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我都一一完成。对于错误的题目,我会标出其编号,并使用红笔在大纲解析中勾画出相关的知识点。不必急于求成,一口气做太多反而成效不大。初次完成后,你会发现在大纲解析上,红色标记与蓝色笔记的重叠部分很多,只有少数题目设计得颇为独特,从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摘取了些许无关紧要的信息作为考点。这样一来,你就能明确哪些内容是关键了。做完后,你需要评估自己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同一个知识点经常出错,那么应立即回查大纲解析,深入理解并强化记忆。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教材,我的选择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以及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几乎每位考生都会入手一本复习全书。暑期是备考的关键期,务必充分利用!在时间规划上,数学至少需复习三次。第一次是在暑假结束前九月,你需要完成复习全书和讲义的第一遍阅读,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做个标记,留待第二轮解决,如果可能的话,做好笔记会为后期复习提供帮助。第二次复习是在十月前,这回要确保理解和解答全书中每个问题,尽可能亲自计算得出每道题的答案。期间可以搭配其他练习,比如张宇的1000题或者基础660题。660题是一本奇妙的书,我未能全部完成,它考察的基础概念很深奥,但又让人感到困惑。第三次复习时,国庆期间可以开始接触真题,根据建议购买了三十年的真题集。如老师们所说,十几年前的题目稍作改动就会再次出现。不过,这消耗了我一个半月的时间,导致我没有充分掌握所有真题。因此,若时间紧张,只需做近二十年的真题即可,早期试卷中积分部分可以挑一些做。最好是按整套试卷进行练习,因为真题最具权威性,必须深入研习,至少做两遍。如果在考前两周完成了真题,可以尝试其他机构的模拟卷,比如合工大超越五套卷,这些通常会在考试前出现在书店里。如果时间紧迫,专心做真题也足够。最后,进行模拟考试,留几张最近几年的试卷,严格遵循考试时间进行演练。
考研英语方面:
让我们谈谈英语学习。重复三次,记忆单词是关键。坦白说,我在词汇方面吃过亏。起初,总认为单词量太大,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不如用这个时间去研究历年真题。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即使第一遍没完全记住,但在做题时,你会感到很多词汇似曾相识,有时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正确答案。因此,词汇的记忆至关重要,而且应尽早开始,最好是反复复习。我自己开始背单词的时间太晚,时间紧迫,于是买了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单词》小册子,它汇集了考研常考词汇,个人觉得挺实用。每个人的學習方法不同,找到合适的单词书是必须的。
对于英语的其他部分,如阅读理解、新题型和完形填空,你需要多做真题,甚至多次重做,尤其是要重视阅读理解的练习。至于写作,同样需要大量背诵,但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动手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这些备考策略我相信你们已经听过不少,我只是想特别强调一下词汇记忆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不要再像我一样在学习路上绕远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你需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将其联系起来,形成对自然系统整体性的认知。
气候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及成因。对地貌学,要关注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变化,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貌过程。水文学则需理解水循环,河流的发育过程,湖泊、冰川等水体的特性。土壤学方面,土壤的形成因素、类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重要考点。生态学部分,要熟悉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
理论结合实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凭阅读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你研究某个地区的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其地貌、水文、土壤和生物群落,或者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地理环境。
再者,做题和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训练答题技巧。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有助于巩固记忆,深化理解。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术活动也很有帮助。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激发思考,拓宽视野,也能及时解答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