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大纲解析到手以后开始准备,大纲解析总共看了4遍。第一遍边看边对照去年风中劲草划重点(红笔、黑笔),第二遍对照历年真题划重点(绿笔),这时候书已经重点突出了。当然也配合着做题,《1000题》做了一遍。然后看第三遍,《1000题》做第二遍,把第二遍还做错的题标到大纲解析上(黄笔),第四遍是考前几天终极一翻。 我是肖爷爷的铁杆粉丝,备考除了精讲精练,他的系列其他书我好像都买了.看了一两遍肖爷爷《知识点提要》,不过到手后发现里面的附图非常不错,后期看很省事效果也好。《考点预测》我也比较喜欢,11月中旬到手开始背了两遍。真题和时政我也是看的做的他的书。至于《8套卷》《4套卷》,虽然根真题尚有差距,但是质量在同类书当中很高,这个大家都知道。 到了12月,越来越紧张了,政治上花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除了做各种所能买到的模拟题外,还有很多方便背诵的书出来。《20tian20ti》很有名,我也买了,每天睡前背一点,吃饭的时候看一点,大概背了有两遍。12月下旬,《考前预测》终于也到手了,个人觉得真心是考前神器,迅速看了考前预测两遍,知识点和时政都有所囊括,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知识点都有所覆盖,基本考前两天就都看它了。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期间的强化,高数十八讲和线代九讲很认真的第二次研读,后面做了张宇的1000题(最痛苦,最难熬,也是遇到的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你们做了自然明白)。十月份开始自己模拟数学考试,上午模拟,下午三个小时总结做过的卷子,重难点一步步的查漏补缺,一直持续到考试的前一天。同时跟着老师上课,学了不少做题的技巧和套路,还记了两大本笔记,我把笔记奉若至宝,因为它涵盖的面非常全,几乎是360度无死角,各种方法都很经典,方便你打开思路,当然,这都是后期我做真题的时候的感触了。有同学十八讲做了四五遍,我倒没有做那么多次,只做了三次,每一遍都是新感觉。只要你在学,就一定会思路慢慢的都打开。之后就是十月份的模拟,张宇的真题和八套卷,四套卷。在此就提一个事情吧,就跟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不能停,每天雷打不动三个小时做数学,卡点,时间一到立刻停笔。这个习惯从十一开始就一天也没断过。真题就这样,做完一遍又一遍,总共做了三遍吧,各种考场心态都练出来了,当然你如果想达到这种水平就必须把数学模拟真真正正的当回事。
考研英语方面:
我选择将新题型和完型填空留到最后,原因在于新题型相对容易(尽管我在考试时因坐错座位心态受影响,导致本应满分的新题型错误了三个,不过别担心,它真的非常简单)。至于完型填空,普遍来说得分都不高,因此我在考试当天也是留到最后处理,以至于在考前一周我才匆忙做了几篇真题中的完型。每日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考研英语与四六级关联不大。我从五月开始接触真题,但选择了从1994年开始,专注于翻译练习,鉴于自己的基础较弱,决定从较为基础的部分开始。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同学,可以从2000年以后的题目入手。我总共大致研读了五遍真题,但我不想具体划分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这取决于个人情况。九月以前,确保每天至少投入五到六小时给英语学习。做题次数多并不等同于效果好,关键在于理解透彻,每道题都要吃透。作文务必亲自操练,可以借鉴模板,但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用。后期的自我模拟至关重要,这能让你深切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等)的特性及操作算法是基础,贪心、动态规划和回溯等算法设计思想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我建议凭做大量的编程题来巩固和提高这部分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如CPU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这部分需理解物理层面的运作机制,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我推荐使用模拟器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硬件概念。
再者,操作系统涉及到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这部分理论性较强,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尝试自己构建简单的操作系统模型,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帮助记忆。
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五层协议模型的内容,特别是TCP/IP协议族的工作流程。画出网络通信的过程图,对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要关注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问题,这是考试中的热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灵活运用。定期复习和做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们帮助你检测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我还参加了几个在线的学习小组,与同学们共同讨论难题,这种互动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保持好的作息和心态也很重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持久学习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