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金融系金融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厦门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边跟着老师上课一边看书,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手抄重点笔记,确实是慢,一天看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数学方面:
坚实的数学基础不可或缺,同时,适度挑战性的训练也至关重要。我曾经吃过轻视考研数学难度的亏,由于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我在初试中险些崩溃……一旦掌握了基础知识,就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练习。虽然海量刷题并非万能,但数学的确需要反复操练以达到娴熟,解题时才能思维流畅。我当时因为害怕模拟题的难度,天真地认为考试不会过于刁钻,结果在真正的考场上束手无策,最终数学分数勉强超过三位数,与他人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因此,只有稳固的基础加上充足的实践,才能在最终收获理想的成绩。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与写作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阅读,重视真题至关重要,反复钻研真题永不过时,尤其是其中的词汇、复杂句子以及命题人的思维模式。至于大作文,我没有依赖模板,而是从阅读中汲取精彩句式和短语,并参照王江涛作文书的目录分类,理解这些句式适用于何种主题,亲自尝试造句,以此加深记忆。同时,我也将张剑黄皮书后附的作文独立整理,依据主题记住那些优美的句子,并学习其行文逻辑。进入11月后期,我大约每隔一天就会撰写一篇大作文。
对于完形填空,关键是捕捉文章的情感倾向,通过开头几句判断作者的赞扬或批评对象,熟悉固定的搭配和高频词汇,大多数题目都能迎刃而解,当然,词汇的精确辨析除外。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学科,核心概念包括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账户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是考试的重点。对这些内容,我建议凭阅读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来深入理解,并辅以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作为补充,这两本书的理论阐述清晰易懂。
微观经济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决策,如消费者选、厂商生产、市场结构等。需求与供给曲线的运用,效用最大化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市场均衡与效率,这些都是基础但重要的知识点。我特别推荐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它的例子生动,逻辑严谨,有助于深化理解。对博弈论的理解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纳什均衡的概念。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关键。理论知识要反复推敲,不断思考其背后的经济含义,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定理。我会定期做一些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凭做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熟悉考试的出题方式和解题技巧。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也是非常有效的,互相解释不懂的概念,共同探讨难题。
复习过程中,我还会关注一些经济热点问题,比如全球贸易摩擦、货币政策调整等,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既能提升理解深度,也能增强应试能力。定期整理笔记,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对巩固记忆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