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八月份开始看徐的超级红宝书,仅当阅读材料;开始1000题的选择,1000题的做法是先凭印象做一章题,看对应一章,之后凭印象检查所做的题,对答案,看讲解,这一阶段完成后基本对政治整体和选择题出题位置搞清了。而后红宝书出现,读红宝书——真心难读,看了之后各种困,好在前期工作有一定积累,读起来还算通畅,看过之后再来一遍并画出自己认为的重点;之后买的小草,看要点,看了两遍,对应着上述1000题做法来了一遍。之后小草的要点一遍,做过的错题扫一遍。基本到了最后一个半月,各种模拟题蜂拥而至,半个月的模拟题磨炼,完了就是背时事、看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复习阶段,尽管我没有投入过多的专注力。关键是要明白,在备考期间,英语不能被忽视,无论专业课程的压力有多大,也要确保做一些英语练习以维持语言感觉。首要任务是阅读,这是复习中最有效率的部分。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实际只有100篇)。起初,错误颇多,每道题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约完成20篇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考研阅读的风格。此时,可以开始做英语真题的阅读,每日深入研究一篇,标记不熟悉的词汇,解析复杂的句子,理解错误的原因,这通常需要一个小时。其次重要的部分是写作。许多人推崇王江涛的作文书,通过背诵范例来提升效果。然而,我较为偷懒,一篇也没背,只在复习后期平均每星期自己动手写一篇。久而久之,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不过,我还是建议认真对待作文训练,多积累短语和复杂句式,多背诵优秀范文,这是得分的关键。此外,书写工整也不容忽视,由于时间充足,我在英语主观题上都先打草稿再抄写,这对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接着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这三个难度较高但分数不高的部分,我认为每周各做一道题就足够了。对于记单词,初期试过各种大小的单词书,还自己整理真题中的生词,掌握大约2000个核心词后,每天复习100个,直至考试,这种方法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史的基础知识是核心。从夏商周到近现代,每一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变迁都需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秦汉、唐宋、明清三个关键的历史阶段,不仅因它们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也是考试的重点。建议使用权威的历史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如《中国通史》等,结合《二十四史》等原始文献进行深度阅读。
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也至关重要。这包括史料的鉴别与运用,历史叙事的构建,以及历史问题的分析等。例如,如何从繁杂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读历史现象,这些都是需反复实践和思考的。参考《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等书籍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实,更是理解当下世界的钥匙。要学会将历史事件放入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理解其深远影响。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如何影响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近代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等。
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出题倾向,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对错题,要深入剖析错误原因,查漏补缺。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保持专注,不急躁也不松懈。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和同学讨论,都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