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觉得买本肖秀荣1000题好一些,自己看一节书做一节题目,用铅笔做,做一遍擦掉重新做。特别是考前一个月的时候要再把所有题目过一遍。再就是把考研大纲撕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背诵,如果觉得太多就背一下风中 ,以前的版本也可以,变化不大。但是最后还是得回归大纲,背大纲的每一章的标题,要把每个章节的体系背下来。最后在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做真题。不要自欺欺人,要完全明白每个选项怎么来的,每个大题的答案是从哪个角度想的。这个肖秀荣讲真题比较细致。个人觉得任汝芬的书不如肖秀荣的经典,特别是预测卷,肖秀荣的比较切合实事。我个人感觉主观题比客观题答得好,客观题的多选有几个选项不确定,但是主观题却明显要有话说。政治主观题一定要答得满满的,那么就一定要多背诵!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那些打算重拾英语并寻找入门感觉的人,我推荐选择不太复杂的阅读材料,不必过于深入,只需做一些练习,查看答案,并理解错误的原因。我个人使用的是考试虫的阅读教材,每部分包含四篇阅读和一篇新题型,前三篇相对简单,第四篇较为困难。这并不是说它是最好或最坏的选择,只是作为初期训练的一个阶段。我在八月开始做1991年的真题,一直到2000年前的,以此作为基础练习,因为它们比其他市场上的资料更为可靠。首先完成一套题目,计算正确率,然后分析错误选项的成因。我一直做到2002年,然后回头再做一遍。
我的方法是逐句翻译,大致在原文上记录含义,再与标准译文对比校正。这个步骤确实耗时,但确有其益处。刚开始翻译时可能会感到句子结构的困扰,但坚持下来,经过几年的磨炼,你会收获颇丰,同时也锻炼了翻译技巧,无需额外花时间专门练习。在完成了1992年至2002年的翻译后,我接着做2003年至2008年的真题,流程相同,但在翻译上变得更加轻松,尤其是到了2005年后,只需标注一些复杂长句,翻译准确度显著提高,看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更加顺畅。我保留了最后三年的试题,打算在最后一个月进行自我评估。
第二轮结束后,你会发现第一轮的答案已经模糊不清,因此可以安心地再次尝试真题。此外,这一轮还要重点分析题目,探究正确选项为何正确,错误选项为何错误以及错误类型。同时,要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段落,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第三轮时,浏览文章就能快速构建框架,继续做题。事实上,如果每天都专心投入这些工作,再加上词汇记忆,时间会过得很快。所以尽早开始真题练习并无害处!
最后一遍,我会大声朗读真题,边读边思考文章结构,这样能增强阅读感。最后一点,即使在专注于写作的最后一个月,也不能忽视阅读,因为你对真题已经比较熟悉,至少每天要读一两年的真题。这个准备过程可能费神且短期内看不到显著进步,但从我和周围同学的备考经历及最终成绩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物理”,这门课程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力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牛顿三定律,理解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热学则需深入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电磁学和光学则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部分,麦克斯韦方程和波动光学的概念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尽量将各个部分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来看“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的核心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等。这部分的学习,不仅需扎实的数学基础,更需一种抽象思维能力。我推荐先从直观的例子入手,比如双缝实验,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系统。理解并运用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两种形式是非常重要的。量子力学的学习往往需大量的思考和讨论,所以找到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或者导师指导会很有帮助。
在复习阶段,我会建议大家定期回顾,整理笔记,制作思维导图,这样帮助记忆和理解。做一些历年的试题和模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帮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普通物理还是量子力学,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做一些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这对理解物理规律有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