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师范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楼主大概是从10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其实大纲解析四十多万字的容量应该只能算作是一般,但是内容稍微比较枯燥一点,而且因为文字的表述方式很相似,也比较容易记混。但是只要把第一部分的马原看过之后,毛概和中特就比较容易了,而近代史和思政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难度。这本书楼主当时是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看的,基本上是像看课本一样的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选择题,感觉效果很不错,因为有题目的考察,所以慢慢的就把握住了看书的重点(虽然会感到几乎全书皆重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容易记混。因为楼主后期几乎没有背过什么(几乎没有捧着本书去外面背半天的经历),所以我觉得看的这一遍书对楼主来说至关重要,楼主属于看书比较慢的盆友,但是看过之后记住的东西也稍微多一点,楼主大言不惭的把这种经历形容为“理解性记忆”并且极力推崇。故而,我觉得这两本参考书的价值非常高,曾有政治大神建议大纲解析需要看第二遍,如果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一遍过后,楼主又傻傻的把肖1000里面的解析题带答案全部抄了一遍,当然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后来想想,可能潜移默化之中还是会有作用的吧。
考研数学方面:
从3月至6月是打基础的关键期,务必要仔细研读教科书,这段时间不宜过于侧重做大量习题。现在已经5月了,推荐购买一份考研数学大纲解析,以加深对考试内容的理解。若进度允许,可以提前翻阅全面复习书籍。6月至10月为强化学习阶段,可选用张宇的十八讲、汤家凤的1800题或李永乐的四件套660题等资料,按照知识点或章节灵活刷题,关键是要构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此期间,也可尝试一些提高难度的题目,以拓宽解题思维,目标是在两个月内完成。8月起,应开始接触历年真题,若自认为学习状况良好,可以从1987年开始;若觉得需要加强,可以从2005年起刷题,确保在10月前至少完成一轮真题训练。10月之后直至12月的考研前夕,要对真题中的题型进行梳理和总结。最后的11月至12月是冲刺阶段,重温全书,巩固知识点,并安排模拟考试,市场上有很多模拟试卷可供选择,如汤家凤八套卷、李永乐八套卷及哈工大超越数学八套卷等。
考研英语方面:
提前规划作文的准备工作,最好在11月左右就开始积累范例,探究写作策略。虽然可以借鉴模板,但切忌机械照搬,翻译方面并不复杂,利用闲暇时间,如做题间隙,多研读何凯文的长难句分析,多剖析阅读中的复杂句子结构,足以应对。对于完形填空,无需过分紧张,其满分10分,一般人能稳定获得6-7分,主要靠的是语感,所以推荐把更多的专注力投入到阅读理解中去。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学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你需对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有扎实的理解,特别是化学中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基础知识,以及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这些都将是你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基础。
在环境科学中,理解“环境问题”至关重要。比如全球变暖、酸雨形成、土壤侵蚀等问题,不仅要知道它们的现象,更要理解其成因和影响。这需你阅读大量的文献,关注最新的环保研究动态,提升理论素养。
环境政策和法规也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枯燥,但,了解并能应用这些法规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关键。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不仅要熟记,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立法意图和实施机制。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对复杂的概念或过程,尝试用图示法或者流程图来帮助理解;对法规条款,制作思维导图,凭关联记忆来加深印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可能寻找案例去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定期自我测试也很重要,做一些模拟试题,看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多参与讨论,和其他考生交流,往往会有新的启发和理解。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环境学导论的学习需耐心和毅力,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既充满挑战,又富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