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真的没什么窍门,就是做客观题,背主观题。正式开始复习政治在10月份了吧,听老师的建议手机上下载了个考研政治还是什么之类的政治客观题库,每章都有好多客观题,这个题库我一共刷了大概有三遍左右。到了11月份市面上模拟卷上市后就买各种模拟卷做模拟卷,蒋五,任四,肖八,还有米鹏等人的模拟卷,大家一定要牢记,政治客观题分数直接影响到你政治分数,因为主观题真的拉不开太多分。我是从11月中开始背主观题的,肖八答案,肖四答案,肖五答案,还有蒋中挺的押题百分百那本书,基本都背过了,最后考试时虽然不都是原题,但是答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再次强调字迹的重要性。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着手研读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逐个攻克书中的例题。这本书的题目丰富多样,尽管我已经多次重温,仍然会有不懂之处。初期,我对数学投入的时间不算多,初次尝试时进度较慢,遇到难题就会直接查看解答,快速浏览后标记重要及错误的题目。我发现例题与课后习题相辅相成,因此也把所有课后习题都完成了一遍。接着,我重新处理之前标记的错题和关键题目,确保彻底理解。想要完全掌握《复习全书》并不轻松,至少要全面完成一轮,再专注于重难点。此外,《660题》是一本极佳的资料,我做了两遍,其选择题设计巧妙,有助于自我评估。大约在11月,我开始做《400题》,每两天一套,做完对照答案,反复研读不懂的部分。随后,我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近几年的按照年份顺序,以获取实战感;早期的题目相对熟悉,但实际考试总会出现新颖的挑战。我还按章节进行练习,这样效率更高。在考试前夕,我使用了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来热身,主要目的是熟练解题。除此之外,我还接触了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以及陈文灯的一些书籍,其中的大题同样有价值,涵盖了许多常考知识点。虽然当初考虑通过其他作者的书籍来拓宽视野,但现在看来,专心于李永乐的教材就已经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词汇记忆,有许多策略可供选择。我当初参考了一套网络上颇受欢迎的“17天攻克GRE”计划,虽然它出自一本书,但实际上除了每日单词学习表外,其他内容并不那么必要——你只需从网上找到这个单词日历并下载。这份资料包含两个版本的日程,一个紧凑型,一个轻松型。其依据是1、2、4、7、14天的复习间隔法则。若遵循紧凑版,你会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去处理其他事务。我个人选择了轻松版的日程,大约到中期时,每天需投入约三小时来记单词。持之以恒后,我发现原本陌生的词汇在实战阅读中变得极其熟悉,解题也更加自如。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涵盖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模型、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等多个领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要深入理解信号的基本性质,如幅度、频率和相位,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信号中变化。掌握傅立叶变换及其应用,这是分析信号在频域特性的基础。
对调制解调技术,如AM、FM、PM等,不仅要知道其工作原理,还要能够计算和比较各种调制方式的优缺点。特别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选合适的调制方式对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有重要影响。
再者,信道编码部分,如卷积码和 Turbo 码,理解编码和译码过程,以及它们如何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这对理解和设计高效的通信系统极其关键。了解信道容量的概念,它是香农定理的核心,能帮助评估一个通信系统的理论极限。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课本知识,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实验帮助深化理解。比如,凭 MATLAB 或其他软件工具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各种通信模型的工作过程。参与讨论组或找一个学习伙伴,共同解决问题,也能提升学习效果。
,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也是必要的。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往往能为学习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讲座,都能帮助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我建议大家定期复习,尤其是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只有反复练习和思考,真正内化为自有的知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如此深奥且实用的“通信原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