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复旦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科生,我对文科领域尤其是政治感到颇为头疼,但深知一旦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分数会大幅下滑。因此,我还是硬着头皮从八月开始复习政治。我个人认为,在新版的官方教材出版之前,最好能结合历年大纲解析,把肖老师的1000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彻底掌握。后来,我只是简单地过了一遍1000题,并未深入研究错题,不过,做完这些题目后,政治的选择题部分应该能够确保多选题错误不超过三个。选择题的准确性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理想状态是在考前做模拟题时,单选和多选分别最多只允许出错一个。
对于让我颇感困扰的主观题,总觉得理科背景的我在组织语言方面有所欠缺,担心无法流畅表达。然而,通过教师传授的答题策略和固定模式,加上最后一个月疯狂背诵“20天20题”和肖四,我逐渐找到了写作的感觉,仿佛有了神来之笔。
至于时事政治,我一直信赖肖的系列教材。
考研数学方面:
我准备的教材包括:《数学三复习全书》(附带基础习题集)、《历年试题解析》、张宇的八套预测试卷以及他的四套冲刺卷。此外,我还备有错题集和笔记本来记录学习过程。我个人觉得汤家凤或张宇的高数教材、李永乐的线性代数、王式安的概率论非常实用,深入研读这些书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10月起,我会开始接触历年真题,即使初期会遇到很多遗忘的知识点,但这也是回顾巩固的好机会,务必认真整理错误题目。建议选用两位不同教师编写的真题集,反复练习,因为他们的解题技巧各有千秋,有助于拓宽思维。进入11月中旬,我推荐尝试李永乐的“6+2”模拟题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五套题。到了12月,合肥工业大学的试卷值得一看,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做,因为往往会出现一些历年真题的重现。
考研英语方面:
投入时间记忆词汇,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因为这过程确实枯燥艰难,但绝对值得付出!仅仅过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单词书起码要翻上五六次。我个人使用的词汇书籍是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对于复杂的句子,不必过于纠结其语法结构,毕竟考试中并无专门的语法题目,不过理解并掌握长难句分析会对你的英语水平提升大有裨益!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很关键,即使文章内容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也可以依据文章的逻辑结构来解题。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不求甚解!再次强调,词汇记忆至关重要,如果不背单词,尽早放弃考研的想法。阅读逻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听说何凯文老师的阅读课程也挺好,不过我个人对他不太感冒,听他讲解长难句时,总感觉他在故弄玄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有种小题大作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统计学这门学科,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掌握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包括随机事件的概率性质、条件概率、独立性、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这些概念构成了统计学的基石,理解它们有助于你深入理解后续的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核心部分。要学会如何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参数,如均值、方差等。在这个过程中,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以及皮尔逊相关系数等统计量的应用和计算需熟练掌握。理解并运用z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和F检验进行假设检验,是这部分的重点。
再者,线性回归分析是应用广泛的统计模型。不仅要理解和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还要理解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和自相关等问题,并能凭图形和统计量来检测这些问题。多元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多做题,尤其是实际数据分析案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例如,你尝试使用R或Python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这不仅提高动手能力,也能你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统计原理的理解。
,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无论是线上论坛还是线下小组,都帮助你拓宽视野,解决困惑。他人的思考方式和解题策略往往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统计学的知识点较多,定期梳理防止遗忘,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