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世界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历史系世界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厦门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的核心在于结构分明,创新与稳健并重。有人传说考研政治中肖秀荣的预测命中率颇高,不少考生依此答题,然而他们的成绩却未达到预期。我想强调的是,政治考试并非仅仅测试记忆力,它同时也在评估考生对国家事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我国政策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国际事件的独特见解。身边参与考研的朋友的成绩证实了我的观点。在政治考试中,高分得主不仅需要熟记知识点,更需独立思考。只依赖预测答案来背诵,在像北京这样反押题严格的地区,只能获得“尚可”的评价,而要想取得优异成绩,个人见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英语底子尚可,大学期间似乎一直在依赖高中时期的积累。四级和六级虽已过关,但暑期初试牛刀,钻研96年至04年的历年真题时,发现阅读理解频繁出错,完形填空也常失分过多,不禁倍感尴尬。那时我还以为英语是我的强项,不容忽视。于是决定专攻提升,开始练习阅读理解150篇,然而几篇文章下来觉得内容较为偏颇,内心挣扎后,决定一心一意回归真题。从96年开始,起初并未计时,大约两天做完一套,专门留出下午的时间给英语。那时我不追求速度与完美,只期望深入理解文章,提升准确率。我记得真题的引言中也提到了方法,首次接触真题的目标是理解句子,积累生词。高频词汇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复杂的长句我会在脑海中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因此做题所花的时间远远少于查阅解析。忘了提及,记单词是必不可少的,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开始了每日早晨七点起床,用新东方无序版单词书每天学习一个单元,晚上再复习一遍。由于是初次记忆,晚上多半会忘掉一半,但如果不复习,次日早晨就得重新背诵。就这样,每天学习新单元,复习旧单元,第一个循环用了两个月。第二个循环,每天学习和复习两个单元,经过两次,大多数单词都已经深深印在脑海中。第三次再从头至尾过一遍,尤其关注之前标记的重点且仍然记不住的难词。直到十一月,我每天至少花费四十分钟背单词。对于英语,我只专注于真题训练,从96年至04年的基础版,到九月份已经完成了两轮,每句话都在脑中翻译,如此这般,阅读和完形填空的成绩逐步提高。然而初次尝试05年的真题,我对新题型毫无经验,结果惨败。这让我对新题型产生了忧虑,几年的反复练习,成绩好的时候只能答对四个,状态不佳则全错。于是购买了新题型的专项书籍,做了几篇,慢慢找回了手感。至于作文,准备得相对较晚,暑假间断地背了几篇,之后未持续,直到十一月份才开始动手写了两次,发现自己词汇匮乏,甚至有不少单词拼写错误,这才对作文感到紧张起来。提前准备总是明智的,不仅需要背诵,还要亲自动笔,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否则到了最后,满篇错误难以改正,评卷老师看到基本错误也会对印象打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基础不仅仅是一门关于过去事件的学科,它更是一种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它要求具备深度阅读、批判性思考以及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我对教材的研读非常重视。厦门大学的历史学基础教材全面深入,我建议大家要反复阅读,理解每个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文化影响等多维度因素。
构建时间线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我把从古代到现代的主要历史事件都整理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这样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也能帮助记忆。在复习过程中,我会不断更新和完善这条时间线,将新的知识点融入其中。
再者,案例研究是深化理解的有效手段。我挑选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凭查阅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些事件,理解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分析能力,也使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历年真题的练习至关重要。厦门大学的试题往往富有深度和广度,需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了解了出题人的思路和偏好,这也帮助我在考试中更有针对性地答题。
讨论和交流也是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我参加了一些学术论坛和学习小组,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角,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