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企业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企业管理系企业管理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厦门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说政治的复习不需要太早(十月份开始复习也不晚),我认为上辅导班也是有必要的。政治复习主要是看大纲,我大纲看的并不是很仔细,也就看了一遍,然后我又做了3000题,后来就背了主观题,我是在考后一个月才把大量的时间放到政治上的,在此之前专业课是我复习的重点。但是我后来做选择题发现,不仔细看大纲的后果是选择题错的非常多。但是我想没有太多时间了,只能通过多做选择题,多遇到一些知识上的空白,然后回头再复习一下相应的知识点。对于主观题的复习,我想最后的一个月是复习的关键,千万不要放弃政治的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考研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课本的学习。从五月劳动节后开始,我一边研读课本一边做配套练习,直到七月中期完成了第一轮。接着,暑假期间我启动了复习全书,由于初次深入学习课本并辅以老师的指导,我看全书时并未感到太大的困难。我记得在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错误率极低。我对全书进行了细致的章节式学习,每个问题都亲自动手计算,不仅要理解,更要确保解答正确。原计划45天内完成第一遍全书,但最终延迟了一周。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全书的难度比真题稍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优异成绩,至少要看两次。九月结束第一遍全书后,我在十月月中旬前开始了第二轮,并同时完成了660题。660题强调概念,易设陷阱,难度适中,完成并吸收这些题目有助于后期的冲刺。从十月下旬起,我每两天做一套真题,到十一月初已完成大部分,随后花一周时间整理并反思错误。从十一月下旬起,我重新回到全书,结合真题构建知识框架,然后就是最后的两套模拟试题演练。关于这个时间表,我建议你们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调整。起初,我每天大约用半天时间复习数学,后期减至三小时,十一月下半月则缩减至约两小时,主要因为政治复习占据了更多时间。总结来说,课本读一次,全书读三次,真题做两次,模拟题一次,每次完成后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分析不足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我购买的备考书籍包括蒋军虎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80篇》、《完型填空精炼40篇》,以及张剑编著的从2007年至往年的历年考研真题集。可能我还买过一本蒋军虎的翻译教程,至于作文书,我记得也是同一系列的,不过由于考试结束后我把所有英语资料都处理掉了,所以细节有些模糊。我对真题进行了至少两次以上的深入研习,初次接触时,无论是阅读还是完形填空,我都逐句翻译,遇到不懂的词汇便查阅词典,并将其整理在两个笔记本中。次日,我会抽出时间回顾前一天所做的笔记。对于真题中的生词或关键词汇,我要求自己熟记于心,做到一见即识。当真题重复练习不够时,我购入了模拟试题以保持手感,但难度较大,常常在完形填空中错7至8题,阅读理解也经常错4题以上。我确保每天至少用一小时来做英语练习,通常在学习政治或专业课程感到疲惫时,转而做英语题目作为放松,毕竟阅读英文相较于专业课程较为轻松。当然,每次做题我都会计时,完形填空大约控制在12到15分钟,每篇阅读则是10分钟,完成之后立即校对答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组织行为、决策制定、战略规划等多个领域。在复习过程中,我将重心放在了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上,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管理学也强调实际应用,我会凭阅读案例,尝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组织行为部分,理解人性假设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尤为重要。
管理经济学则是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出最优的经济决策。在复习管理经济学时,我侧重于掌握供求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等内容。这些都需扎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微积分和统计知识。我建议大家在复习时,不仅要理解理论,更要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例如,理解成本函数,能帮助分析企业的最优生产量;熟悉市场需求模型,辅助预测市场反应。
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是基石,但只有将其融入到实际情境中,真正领悟其精髓。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帮助检查学习效果,找出盲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我想强调一点,无论是管理学还是管理经济学,都要注重培养自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有批判性的思考,不盲目接受既定观点,敢于挑战权威,这是研究生阶段必备的研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