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历史系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厦门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正如前辈们的忠告,这门课程确实不适合提前太多时间启动,我诚恳地建议你别不信邪。它的得分关键在于后期的全力冲刺,特别是在最后几个月。假如你觉得记忆力有限,最好在暑假过半时才着手准备。我在假期里稍微接触了一些政治内容,通常是在学习别的科目感到疲倦时,随手翻开肖秀荣的《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随便看看,顺便做一些练习题,以逐渐了解考试的基本范围。
正式的复习工作应该在九月份大纲公布后开始,那时我会对照精讲精练仔细研究大纲(用彩笔标注得十分详尽)。接着,我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并在最后阶段完成他的八套卷、四套卷,以及蒋中挺的冲刺卷选择题部分。然而,由于我个人的政治基础不太扎实,最终的成绩并未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考试时,我将试卷上的每个空格都填得满满当当,几乎无隙可寻,以至于旁边的同学在我在最后一刻填满剩余空白时,眼神中流露出惊讶。我觉得即使回答得不够理想,老师们或许也会因为态度认真而有所加分吧。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是基础。单词一定要背(一些个别同学排除),但绝对不是死背,每天拿着单词书,一个读一分钟的这种做法我非常不提倡,用我们系主任的一句话是:这种蠢方法看着就心疼。单词分三种来记,分别是完全没见过、见过不熟、很熟,对于已经很熟的单词就不用背了,耽误时间,只需熟悉用法以及在那种文章里比较常见即可,对于那种见过但是不熟悉的就要着重背,因为那是你的软肋,这种单词往往是要么不出现,要么出现就致命的,所以一定要熟记,可以以天或是周为单位来巩固记忆,而对于那种完全陌生的单词(我有强迫症,对于我来说我是一定要记下的),如果纯以考研为目的的话,我个人不建议背诵,混个眼熟就行。考研单词书过了几遍之后,就要放一放,开始入手真题上的单词了,最主要的是阅读里的单词,把真题的阅读单词整理出来反复记忆,尤其是总是出现的,且其意思因语境而与平时记忆中的意思不同的,一定要熟记。对于完型,翻译及新题型中单词要着重看近5年的。单词就磨叽到这,不明白的再问吧。其次,阅读是关键。有人说你的阅读分数再乘以二基本就是你的英语分数,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对于阅读,我的方法就是,做真题。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阅读真题,我精读了至少15遍,泛读了无数,有的文章我甚至都背下来默写下来,最后阅读还是错了两个(那两个正是我犹豫了好久改了好几次结果还是改错了),我没有留着真题说什么等到最后测验一下,我觉得那样有点浪费资源,不过大家可以视情况而定吧,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习惯不同。阅读的问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出处,总结一下出题人经常会在什么地方出题,出一些什么类型的题,我习惯标出段落以及为每段中的每句话标上号,在做题的时候,比如第21题是在第一段第二句,那就在21题旁写下P1-②,这样检查的时候比较有条理。再次,写作不要拖后腿。写作我就是多背背美文,积累一下素材,小作文把要求都写出来就行,大作文就是要调理清晰,紧扣主题就行。最后,完型翻译新题型的话,就是多做做真题,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掌握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历史脉络,还要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对这一科,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清晰的时间线和历史框架。你凭绘制时间轴或者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事件、人物和变革串联起来,这样有利于记忆和理解。
深入阅读经典文献和权威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厦门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比如,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等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阅读学者的研究论文也能帮助你把握学术前沿,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再者,多做笔记并进行归纳整理。每读完一段历史或一个专题,尝试用自有的语言概括其核心观点和关键细节。这不仅能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也有助于你在答题时形成独立见解。
历年真题的练习至关重要。厦门大学的历史学基础试题往往有较强的综合性,需你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凭对历年试题的分析,了解学校的出题风格和偏好,从有针对性地复习。
我强调的是持续思考和讨论。历史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砌,更是对过去的解读和反思。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交流学习心得,甚至进行模拟辩论,这些都能激发思考,提升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