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金融系国际金融学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厦门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采用大纲解析来研习政治,有些伙伴则推崇精讲精练,两者相似于全书,挑选一本专心研读即可。每完成大纲解析的一章,我会对应做一次1000题,答案最好另记,因为需要反复练习,我通常记录在小本子里,并将错误题目带回到大纲解析中寻找答案,用红色标记出来。初次尝试可能会犯不少错,这样实际上相当于重新温习了一次大纲解析。我的进度较缓,到八套卷出现前,我已经对大纲解析和1000题进行了两次复盘。
正确利用八套卷的方法是,专注于解答选择题,错误部分回归大纲解析深入理解,主观题则无需死记硬背,仅需关注首道马克思主义原理题目,了解其分析思路。至于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则必须全部熟记,因为肖秀荣教授在考研政治领域极具权威。临近考试时,市面上会出现各种预测题,但若试图全部掌握,会消耗大量时间,我认为专注记忆肖四足矣。历年成绩表明,选择题对于提高分数尤为关键。
几乎每位考生手中都会有一本风中劲草核心考点,书中提炼了所有考点,类似于精简版的大纲解析,适用于后期快速复习。然而,我更倾向于阅读大纲解析,因为它详尽的解释比简单的条目列举更能吸引我,因此风中劲草并未成为我的首选。
事实上,整个备考期间,英语和政治的学习相对轻松。如果你对政治缺乏兴趣,不妨尝试培养好感,其实政治相当有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问题,而学习近代史则需要自行构建时间轴,将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考研之路漫长,不必总期盼早日结束,这只会让你心浮气躁,倒不如适应现状,专心思考如何充实每一天。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基础还算不错,建议初期多花时间在数学上,后期相对可以缩减时间。我的数学复习从7月份起每天4-5个小时左右,。一直到到十月初过了全书和36讲一遍,第一遍做全书很生涩,但不要紧,大家都这样,后来慢慢就好了。10月做了660,1000题挑着做了一半,其实1000题很多思路较偏,不是特别推荐,学有余力可以尝试。11月做了数学的30年真题,平均一套用时2h-2.5h,每天1-2套。很推荐真题,真题才是王道。12月做了30年真题第二遍和几套模拟卷,每天上午2套,控制在一套1h左右,但我大题没写过程,就最后用两年真题练了过程。其实我并不推荐模拟题,很难完全找到真题的感觉,我只最后做完所有想做的真题后才选了几套模拟题练手。也可以给最后一周留几套真题以保持手感。数学的复习不能,最好每天都做。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一定不要每天就拿着单词死记硬背,这样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是很好,我的经验来说就是多做阅读,多做总结,做笔记,在阅读中背单词,而且要不断重复,加强记忆。做笔记时要按照历年真题的顺序进行总结,善于运用多种颜色的重点笔,将常考词汇及词组突出,我当时真题是做了两遍。两个作文一定要重视,这是整张试卷中最容易得分的部分,考前一个月就要开始练习,争取答题时做到得心应手,不要浪费时间。推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各项背诵计划(不局限于英语,专业课政治都可以应用),可以通过绘制表格等方式,按照日期记录复习。我一般是每天复习完毕然后再开始新任务,这样能够保证记忆的持久性,早期看的到考试也不会忘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学科,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核心理论如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是备考的重点。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模型来分析实际问题至关重要。不要忽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汇率决定理论,这些都是国际金融学专业的基础。
对微观经济学,它主要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与市场结构。供需曲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等基本概念要深入理解。市场竞争形态(垄断、寡头、完全竞争)及博弈论也是考试热点。特别地,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部分,比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等,需有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习这两门课程,我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 理解优于记忆: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理解原理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将理论与现实案例相结合,会使学习更生动有趣。
2. 做好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图,帮助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经济模型和理论。
3. 刷题训练: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形式,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4. 讨论交流:找到学习伙伴一起讨论,不同的视角能帮你发现盲点,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