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考古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历史系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厦门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听说北京市的政治评分标准相当严格,我个人并未明显感受到分数被压低,不过观察到身边报考北京的同学在政治科目上获得高分的情况确实不多。在我看来,政治备考并不完全依赖于技巧,主观题主要靠后期的大量记忆,客观题则需要理解、记忆和实践。我较为重视政治复习,因为它似乎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购买了不少参考资料,当然有些并非那么实用,接下来我会逐个提及。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一千题》几乎是必需的,它们适用于初期练习,帮助我们熟悉考试内容。《精讲精练》与《一千题》相辅相成,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习题,标记错误以便反复温习。对于关键知识点,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绘制图表有助于条理清晰地记忆细节。此外,我还购入了《蒋中挺800题》和任汝芬的《序列二》。蒋的题目适合在时间充足时做为提升训练,而任的题目则可略过,因为它们相对较老且偏难怪。
考研英语方面:
我本人比较喜欢英语,当然英语也比较好,做数学题的空隙每天拿出两个小时做英语阅读简直是享受(可能很少有人有这种感觉吧)。我就是铁打的每天两小时英语,一直坚持到了初试的前一天(考之前还做了两篇练练手)。我记单词没用过什么恋恋有词之类的,就是从98年真题开始做,每做一篇把每一个不熟悉的单词记在一个本上,重点就是每天有时间就看这个本。我觉得这样才能抓住考研词汇的重点,做的多了就知道哪些是高频词汇,哪些是容易混的了。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做过的文章默读,当做故事来读,通过情景记单词也是一种强化。到底英语就是单词量必须足,不然阅读做起来你绝对有想哭的感觉。然后就是语感的培养,好多人问过什么叫语感,这个我也说不出来,自己悟,大概是一个长难句你让我说出来具体意思可能很难,但是看过后用语感带出你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反正是很朦胧,但你看题目,就能通过你理解的大概意思选对,很管用。我训练语感就是通过不断地读,不断地读,不断地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慢慢地对于很多人来说长难句需要一点点的抠,我就只需要扫过一两遍就能搞定。你做题的时候不需要搞得特别明白,做对才是王道,分析的时候才需要好好搞明白,一天基本就是四十分钟做两篇阅读,然后用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两个小时去整理生词,全文翻译(一句句的翻,这个懒绝对偷不得,你偷了懒,最后全得自己受)。我做英语几乎是从五月份就开始卡点做阅读,一篇绝对不能超过18分钟,事实证明对我来说是完全适用的。因为我觉得真题本来就不多,你如果每一篇花半个小时来做来研究真的是浪费了练手的机会,我每天英语只花两个小时,如果你觉得对你来说太少可以多一个小时,但建议不要超过四个点,因为还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数学。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考古学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考古学不仅仅是关于挖掘古物,它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生活的科学。你需深入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如文化层、遗存、年代测定等,并掌握其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这需阅读大量的基础教材和论文,比如张光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或张新斌的《中国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等。
对全球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要有清晰的认知。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考古发现和理论进步。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古代文明的兴起,中世纪的城市化等,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凭时间线的方式进行复习,帮助你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再者,中国考古学的部分需特别关注。厦门大学的历史系尤其注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对国内重要的考古遗址,如殷墟、良渚、秦始皇陵等,不仅要知道它们的位置和出土文物,还要理解这些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要熟悉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这些往往会在论述题中出现。
实践技能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考古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也是重要部分。了解基本的田野工作技巧,如测绘、记录、采样等,以及各种科技考古方法,如碳14测年、DNA分析等,都能帮助你在答题时展现出更全面的理解。
定期做模拟试题并进行自我评估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这不仅检验学习成果,也你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格式。多参与学术讨论,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也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