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十一月:进入第三次阅读教材的阶段,或者可以选择研读肖老师精简版的教材。此时应专注于关键点。开始第二轮的1000题,全部重做,因为初次做对的部分可能含有运气成分,这次是为了确保理解无误。时事政治资料逐渐发布,每日需规划时间来学习。
十二月:利用前半个月重温1000题中的错误题目,并再次查阅教材以巩固知识。每天解决一套八套题,努力掌握每个细节,特别是选择题,每一题都至关重要。八套题的大题部分可略过。对于历年真题,除了最后几题完全基于时政外,其他题目也可能会与时政相关。下半月,当20天20题和最后四套题面世后,主要任务就是背诵,无论是大题还是选择题,熟记于心是关键。确实,这个阶段才需要大量背诵,因此全力以赴是非常必要的,持续到考试前一天都不放松。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复习,我复习全书看了好多遍,暑假的时候也刷了张宇的36讲,做了相应的笔记。数学这个东西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应该知道,没有一定的题量是不行的,教材只告诉了知识点,题型什么的很灵活,所以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来练手。就拿我来说吧,复习全书的练习册我是做完了的,书上的例题也是做了很多遍,汤家风的1800题的基础部分我也做了好几遍,这本书倒是挺好的,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做题来强化记忆,例题之间联系很大,答案也很详细。暑假的时候我又买了本张宇1000题,我想说的是有点难,暑假的时候张宇1000题应该做了2遍左右,做完这个基本上就到9月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了,最好买那种试卷版的真题,按照标准时间自己模拟一下,真题里面很多题目还是很基础的,有时候都感觉这题目自己能考满分,真题做了之后注意总结,你会发现常考的有哪些题目,有哪些常考知识点,还是有挺多借鉴意义的,做完几遍之后就可以准备做一点模拟题了,比如汤加风的8套卷,张宇的4,8套卷就有点难了,有点打击人,还做了合工大的八套卷,有人说曾经押到过题,可以试试。
考研英语方面:
自启动复习阶段,我就着手背诵词汇,每晚专心致志地研习两个单元的新词,用铅笔直接在课本上反复书写以加深印象。别怕弄脏书本,重要的是理解和吸收,对于难记或关键的词汇,我会在页脚对应的单词旁打勾,因为这本书每页底部都列出该页的词汇索引,这样在第二轮复习时就能有针对性地重点温习。全部共有50个单元,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初步的记忆。然后结合实际做题来巩固第二轮记忆,直到考试结束,我总共精读了三遍,后面的两遍速度加快,多次随意查阅,词汇记忆的效果相当理想。这是做好题目不可或缺的基础,绝对不能忽视或直接跳过词汇学习去解题。一旦有了初步的词汇基础,就可以边做真题边进一步积累词汇。至于完形填空部分,它占10分,每个小题价值0.5分,由于这部分难以显著拉开分数差距,所以在初期不必投入过多时间,9月或10月期间,可以每天匀出十分钟来做一篇真实的试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了晶体学、固态物理、材料化学、相变理论等多个领域。对晶体学,理解晶格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至关重要,如布拉伐格子、晶面指数等基础知识要牢牢掌握。理解点阵常数、晶向和晶面的关系,这对分析材料性能有直接的作用。
固态物理部分,电子结构和能带理论是核心。你需理解并能够计算能带图,明白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以及相平衡条件也是考试的重点,特别是吉布斯-杜亥姆方程的应用。
再者,材料化学主要关注的是材料的合成、反应和改性过程。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溶胶-凝胶过程等基本原理,并能应用到实际材料制备中,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
材料的相变理论和力学性能不容忽视。理解固态相变的基本类型,如扩散型和非扩散型相变,以及它们的微观机制,这对预测材料的变形和强化有深远影响。熟悉杨氏模量、泊松比、韧性、塑性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帮助你应对力学性能的相关问题。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实践是并重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应凭做题和实验来加深理解。多读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帮你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这些基础知识。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效,不同人的思考方式能帮助你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