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旅游学院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南昌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高中时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还是有一些复习经验的,于是我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算是稍微晚的了,我是8月开始接触政治的,遵循着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任务以有全方位的提升,我在8月份的时候只是看肖秀荣的1000题,主要是过单选,而且基本都是在每天学习比较累的时候拿出20-30分钟的时间做点单选,感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大致记一下,但是一定要把错题标出,最好用红笔,这样的话会对之后的复习是有帮助的,所有的复习书不要过分求整洁之类的,多做标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样8月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把所有政治这是今年我比较高的科目,十月中旬开始,用的大学课本 ,我这个人学知识特别注意打基础,从基础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架构(这个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看一遍知识点讲解就行)之后用的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感觉总结的不错,细致地用了《肖秀荣1000题》:几天刷完单选多选,然后对照另一本答案详解,注意哦,你要掌握的不是这一道题,而是这一个知识点,迅速看答案解析,把解析里涉及的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写到题目旁白或者本子上(类似错题本,其实根本写不了几页纸 不费时间的),的单选做完,不要太在意正确率,因为这个时候对政治还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所以错误是正常的。而关于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试一般是要等到大纲解析出版之后,但是去年的话出版的话比较晚,记得都9月份了吧,所以这之前我就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前前后后过了两遍,也不是特别仔细那种,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政治复习主要还是哲学部分比较耗费时间,其他的都好说。这之后就是大纲解析了,这个是最权威的,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至考研的时候至少要仔细看3、4遍,序列一和大纲解析看的过程中多选题就可以穿插其中了,多选比较难,所以要做好最好对照知识体系来看,更能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对论述题目的表达也有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并不擅长或热衷,我认为它无法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努力来磨练。如果你认为花费大量时间只为微小的进步不划算,那么在考试前专注于写作和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我就采取过这种方法。避免因为英语成绩而拖累了整体分数,这种情况每年都有不少例子,实在令人遗憾。英语的进步完全是积累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去应对考研阅读会非常困难。关于真题资料,任何一本都可以,只要你能理解文章内容,那些冗长的解析其实并非必需(个人观点,敬请轻拍)。真正掌握真题,考研英语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友情提醒:有些题目可能并无固定规律!今年我做阅读时就发现选项与规律不符,结果将三个正确的答案都改错了,希望大家对此引起重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通史的学习,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时间线和历史框架。从远古神话到现代历史,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和文化都需有清晰的认知。我会建议你使用时间轴的方式来整理历史脉络,这样帮助你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地图。深入理解各个时期的特征和变迁,比如秦汉的统一、唐宋的社会变革、明清的封闭等,这将有助于你在答题时能从宏观角度进行论述。
历史文选的学习则更侧重于深度阅读和批判思考。你需对每一篇选读的经典文献进行细致研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你会发现历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这对提升历史洞察力非常有帮助。我习惯于做详细的读书笔记,记录下自有的理解和疑问,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这样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再者,实践应用也是提升历史学素养的关键。你尝试模拟写作学术论文,选取一个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凭查阅资料、梳理信息来提出自有的见解。这种实操经验会你在面对考试中的分析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别忘了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的书籍、网络上的学术论文、教师的指导等。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和学习,会使得历史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