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同济大学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9~12月:除了看书,把石磊老师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中做错的又翻来覆去看,12月做了各种版本的模拟题,我和大家一样买了老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尤其四套卷)。八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四套卷,全部吃透。截止考前,做了好多选择题,到考场上还是半蒙半猜地做完了选择。虽然不是特别高,我还是比较知足的。因为毕竟是帝都,判卷真的足够严厉,但是还好够了。个人认为风中劲草还是好好看,走心看,比背的效果好。
考研英语方面:
我推荐你阅读张剑编写的历年英语真题集,通常被称为“黄宝书”。如果你想重新找回英语学习的感觉,不妨选择一本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无需过分深入研究,做题、核对答案,重要的是理解错误的原因。我个人使用的是考试虫出版的阅读练习,每个单元包含四篇阅读和一篇新题型,前三篇较为基础,第四篇则相对复杂。这并不是说它是最好或最坏的选择,只是作为训练阶段的一个过渡。对于张剑的150篇,我不太推崇,我购买了其基础训练篇,虽然题目的逻辑与真题略有相似,但有时答案让人难以信服,因此我只完成了几个单元。而据我同学反馈,提高篇中充斥着生僻词汇。我在八月开始接触真题,从1991年开始,视之为前期的实践材料,因为它们比其他参考资料更为可靠。首先,我会完成一套题目,查看正确率,接着分析错误选项的原因。我持续做到2002年,随后回头重做一遍。我的方法是逐句翻译,简要记录原文含义,然后对比官方译文进行校正。这个步骤相当耗时,但却有其价值。刚开始翻译可能感到困难重重,但只要你专心致志,坚持数年,必会有所收获,同时也能锻炼你的翻译技能,省去专门练习的时间。完成1992年至2002年的翻译后,我转而做2003至2008年的真题,同样按照之前的方式,但在翻译上明显轻松许多,尤其是在2005年后,只需处理少数长难句,翻译准确度显著提升,理解阅读答案也更加容易。我特意保留最后三年的真题,打算在最后一个月进行测试。当你完成第二遍时,你会发现第一次的答案已无记忆,所以请安心地反复练习真题。此外,第二遍还需分析题目,探究正确选项为何正确,错误选项为何错误,以及错误类型。同时,要剖析文章结构,了解段落划分和主要内容。第三遍时,只需大致浏览文章,便能迅速把握框架,继续练习。如果每天都专注并结合词汇记忆,你会发现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工作。因此,尽早开始真题练习是明智之举!最后一遍,我会朗读真题,边读边思考文章结构,有助于培养阅读感。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最后一个月集中精力攻克作文的同时,绝不可忽视阅读,因为你已经对真题有了相当的熟悉度,至少每天应阅读一两年的真题。这个准备过程或许耗神且短期内不易看到显著进步,但从我和周围同学的学习经历及最终成绩来看,这种方法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综合化学”,这门课程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是关键。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起清晰的理论框架,例如,了解并能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各类化学平衡,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这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凭做题来巩固记忆,凭解题过程加深理解。定期复习也是保持知识新鲜度的有效方式。
“化学实验基础”更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你需熟悉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在准备这部分时,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还尽可能地查阅了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模拟实验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即使在家,也凭虚拟实验室软件进行练习。安全意识和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课中必须具备的品质,这不仅关乎个人安全,也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自我反思和主动学习。遇到难题时,我会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依然困惑,我会积极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我也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的在线课程,这些都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我想强调的是,化学是一门既需扎实理论又需实践操作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实验室,我都尽力保持热情和专注,因热爱是最好的导师,它将驱使我不断探索化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