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政商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说到政治,现在都很满腔愤慨,楼主当时学的很痛苦的,最后是险过线呐。9月后旬开始看的,第一遍(红宝书)看的很粗略,就跟翻书一样的和着(肖)1000题做题,结果后来就被自己坑了。因为时间是花了,却没试着去理解,所以效果不好,就开始焦虑了(因为越到后面时间越紧,压力也开始大了),感觉这真的是楼主所有科目中最忧伤的一门了。所以建议第一遍好好看吧,不要胡乱看,后期的时间都是很重要的。政治早期就打好客观题基础,理解好知识点,大题一般都是靠背模拟试卷的,楼主背的肖四。考场上看到大题的那一瞬间,楼主前面选择题做到几乎崩溃的心平静了下来。。。
考研数学方面:
从教材起步,由于提前规划,我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后习题,大约四月份结束课本学习后,我开始了复习全书。初次翻开全书,几乎每十个问题就有九个让我困惑,但我坚持不懈,确保理解每一个解析,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六月我才完成了全书高等数学部分的学习。随后立即进入第二轮,得益于第一轮的巩固,第二次阅读变得容易多了。
九月,我开始接触最早期的真题,每天都做一套,对不熟悉的概念进行了专项练习,不留任何知识盲区。对于早期的试题,掌握大概即可,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年代久远,题目趋势已有所变化。因为我有充足的复习时间,打算将最新几年的真题留到最后考前实战。因此,我有一段时间较为空闲,但数学学习不能中断,听闻张宇的《高数18讲》很有价值,便找来研读,遇到精彩的部分就做笔记,优秀的题目则摘录到错题本中。
完成《18讲》后,依然觉得时间绰绰有余,于是我挑战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尽管难度较大,时常停滞,但也从中受益匪浅。进入十一月,我逐渐减少数学学习时间,转而每天一套李永乐的十年真题集(最后三年的真题保留到考前使用)。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十分合理,前面是完整的试题,后面按照章节知识点整理,便于针对性训练,还包含了一些针对不同类别的真题,非常适合填补知识空白。经过多轮复习,此时做真题显得游刃有余,一般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就能完成,得分基本稳定在140分左右。接着,我会根据章节继续做题,认真记录错误的地方。
十二月,我开始尝试模拟卷,如张宇的《八套卷》、李永乐的《6+2》和合工大超越卷等。模拟卷的难度通常超过历年真题,但仍必不可少,近年来考试难度明显提升,需要通过这些难题来磨炼自己。考前几天,我做了预留的近几年真题,以适应当前的命题风格并保持手感。同时,回顾笔记、全书,检查是否有遗忘的知识点,查看错题本,然后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研数学重视基础知识,扎实复习才是关键。近年来,真题中的计算量显著增加,需特别留意,避免因粗心失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在各科中算好的,所以在英语复习上投入的时间相对少。从9月开始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复习。一周做两套真题,英语的真题做了两遍,建议做两到三遍。但是!最重要的是,做题不是目的,看解析比做题本身重要的多。建议买张剑真题黄皮书,里面的解析很全。这段时间我每天早上背一篇王江涛的作文,然后当天晚上睡前默写,每天积累一些高级词汇、词组和句型的表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个体决策行为。理论基础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以及福利经济理论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必须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
对供求理论,你需掌握价格如何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并能运用这个模型去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效用最大化和预算约束是基础,理解并能够计算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是必要的。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涉及成本与产量的关系,特别是理解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部分,要理解各种市场类型的特点,比如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是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无差异,自由进入和退出;垄断则是一个卖者的市场,有产品差异化或市场壁垒阻止新竞争者进入。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结合案例进行理解,因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只有将它们应用于实践,真正理解和掌握。做大量的练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那些需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题目,它们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至于福利经济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函数,这部分需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凭政策干预来改善社会福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是最有效的三步法。先理解概念,关键点,凭做题或者模拟实际情况来应用这些知识。定期回顾也很重要,防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