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机械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9月10日-11月5日:第二遍重复上一步的内容,看大纲,做1000题,纠错回大纲标注。注意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把答案写在1000题上了,然后看1000题后面的答案,把错的以及你觉得好的题的解析在题目边上标注下,要知道为什么错,举一反三。11月6日-考研结束:刷完了两编大纲和1000题,这时候会出现一本震撼人心的资料出现—风中劲草,条理清晰,标注分明,重点突出,考研资料中的扛鼎之作。所以,你一定要把这本书当做是你考研政治的制胜法宝,一个字一个字的看,15天一本书,到考研结束加起来看了三遍。马原毛中特部分你可以多看几遍,四遍五遍无上限。此外,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也出来了,买来利用空余时间看两遍。12月15日-考研结束:各种模拟预测题纷纷登场,这里首推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基本是人手一套,不要迟疑,买来赶紧把客观题做了,按照之前的流程对待客观题。4套卷就是专门为了主观题准备的,如果你不想留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政治上,那就建议你只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记忆单词:记得第一次拿到单词书我就郁闷了,那么大一本,我四六级都是不背单词直接上的。看了前辈经验,深知其重要性,没办法,说不得也要上了。最开始效率非常低,很久才能记住一个单元,后来发现了循环记忆法。试了下没那么辛苦了,然后就用它完成了前期工作。后来熟练了以后,在四六级准考证剪了一个大约o.4cm宽、2cm长的小口,然后用它完成后期工作。用卡盖着单词释义,小口露出单词,能回忆起意思的就过,回忆不起的就在前面划一下(划正字)。背完一个单元后,再背那些划了一下的,如果还记不起,就再划一下,第三遍就背那些划了两下的。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这个单元都背下来。结果是,我越不熟的单词划得越多,背的次数越多,到最后其实就跟开始熟悉的一样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涵盖了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多个领域,其中力学、热学、材料性能等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骨架。你需对这些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记忆,因它们会贯穿于整个学科中,为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掌握制造工艺流程和设备。这部分内容包括切削原理、金属成形技术、特种加工等,需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其优缺点。理解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这对后续的实践操作和问题分析至关重要。
再者,机械设计部分,尤其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悉标准件的应用,如螺纹、齿轮、轴承等,并能按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和设计。疲劳强度、应力分析也是常考点,要熟练运用相关公式和图表进行计算。
,实验和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凭模拟实验或实际案例,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这对提升综合能力和应试技巧非常有帮助。
持续练习和反复回顾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既检验学习效果,也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帮助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遗忘。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好的习惯也很重要,比如定期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