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化工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生物工程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人文社科背景的学生,政治科目通常不成问题,我是凭借高中积累的基础来应对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部分在改革后删去了经济学内容,难度有所降低。我想分享以下几点经验:1、学习材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2、复习步骤:首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边阅读边做题,有助于整理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可能较耗时,大约需要两个月,但不必心急。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若政治内容无重大变革,可沿用上一年的大纲,从八月开始初次复习。我选择了《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题目的解答十分详尽。其次,在十月到十一月期间进行第二次复习,背诵核心理论要点,以应对论述题时能有条理地阐述。同时,持续做题,锻炼论述题能力。最后,在十二月到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我发现真题中的论述题几乎对应大纲解析每章节的一个大题,于是我会针对这些重要章节进一步巩固。3、小贴士:选择题至关重要,掌握选择题几乎等于掌握了全局。关键在于多做题,多记忆,检查答案时多反思。至于论述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题策略,我个人倾向于按照要点列举,将所有相关知识点列出。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晨往往容易感到疲倦,不适合深入学习这门学科。首先,建议预习一下教材,尝试解决一些例题和课后问题,但切勿过度沉迷于课本,毕竟它并非考试的重点。我曾经就过于专注于课本,耗费大量时间反复做课后练习,实际上收效甚微!不需要完成所有课后问题,重点是多做一些计算题。我个人推荐使用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对于高等数学部分,非常实用,值得你一试!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虽然多样,但基本思路是相通的,所以要经常总结题型,比较相似的问题,这样会对你的学习大有裨益。务必做好笔记,并且多次回顾,甚至可以尝试背诵笔记,以凸显其重要性。在打基础的阶段,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听课、记笔记以及温习笔记,尽可能地研读全书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个人教训:写作文时候最好答题纸下垫上试题,不要让答题纸直接接触桌子,否则下笔会比较滑,写起来费劲,字也难看,有碍观瞻。作文的视觉效果好,绝对只会加分不会减分。我的英语复习大概是这样:因为我是从6月底7月初才开始复习的,之前把绿皮书上的单词边背了一遍边抄在小本子上了。当然这之前的那遍基本没记住啥。从正式开始,每天早上大概花1个小时背单词,平均3-4个list,这3-4个list是包括前一天背过的两个list,再加上当天往后滚的2个list。前期可以少点,后面加码,而且有的单元单词多且难,稍微慢点,单词少的简单的List可以快点,晚上回去睡前再背下早上背过的list,时间随意,“任务”完成就行。后期就没怎么背单词了,或者说背的很快了,早上最多只给了半个小时背,因为加上了作文,需要作调整。关于背单词,我的体会是,快速反复,很多人会因为一个很难记的单词而停留过长,其实也没记住,这不是你记忆力好不好的问题,对于一个难词,适当多花点时间熟悉可以,但不要太长,每个单词的词性词义一定要记全,考研很多时候不是考常用意思,考到僻意了很正常。人的记忆都是曲线下降的,必须要反复加深印象,所以其实你可以看到我每天往后滚的单词并不多,但是却花了一半的时间在回顾昨天背的“新的”,晚上睡前再巩固一遍我觉得效果也不错,当然英语大牛们觉得不需要的请忽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领域。热力学部分,尤其是三大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基础,一定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公式层面。动力学部分,要掌握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量子化学,哈特里-福克方程和分子轨道理论是核心,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去理解和计算。
实验和实例分析是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凭模拟实验或者实际操作,直观地看到物理化学原理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体现。例如,凭测定溶液的沸点升高或冰点下降来理解范德华力,或是凭光谱分析理解分子结构。
再者,做题和复习同样重要。物理化学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所以大量的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建议使用权威教材的课后习题和历年的考研真题进行练习。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避免形成知识盲区。
构建知识框架也很关键。物理化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能帮助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尝试画出思维导图,将各个章节的主要概念、定理、公式和应用串联起来。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毅力是至关重要的。物理化学可能在一开始会人觉得抽象难懂,但只要持续投入,你会发现它的魅力所在。也要注重自我调节,避免过度压力,保持好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