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化工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在十月期间,我每日投入一小时来解决1000题中第二次错误的部分,并购入了依据最新大纲编写的《风中劲草》复习资料,尽管它的部分内容可能与大纲存在差异,因为它较早完成精讲精炼。进入十一月,我开始第三次通读教材,或者选择阅读肖老师的精华版教材。此刻,只需关注重点内容。我会再做一遍1000题,全面解答,以确保上次做对的题目并非偶然猜对。这时,时政资料已逐渐发布,我每天都匀出时间来学习。十二月,我用半个多月的时间重温1000题中的错题,并重新研读教材。每天坚持做一套八套题,力求彻底理解,特别是选择题,每一题都至关重要。八套题的大题部分可略过。这时,各种辅导机构会推出时政相关习题集,建议多做一些。真题中,除最后几道选择题完全考察时政外,其余题目也多多少少会有涉及。下半月,20天20题和最后四套题相继问世,无论是大题还是选择题,我都全力以赴地背诵,越熟练越好。确实,这个阶段是唯一需要大量背诵的时候,因此要持续不断直到考试前一天。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高数的过程蛋是好疼的,因为有的部分根本看不懂,就学了一些很有用的结论,或者是关于做题方法类型的,或者是对于课本定理的理解加深的,我把这些都抄下在笔记本上,过个三五天,把具体题解忘了后,再试图用这些方法做这些题,不会做又继续看,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完全会做了为止。完成这个过程后,全书第一遍就感觉无压力,很轻松做得。课本有些例题和课后习题里会证明一些很有用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做题的时候很有用很方便,因此特别注意记忆。最后花了快两周的时间做了660题,因为那个时候主要在攻专业课,考试时间也快到了,一天也最多只能做两三个小时,所以比较仓促,没有很好地反思总结,没有达到做的目的。真题一天一套,也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不过有前面很扎实的基础,完全不虚。因为前面反复做题,大部分题是很熟练的,所以做起真题等各种题的时候是可以很快的,考试的时候完全可以做完。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的掌握至关重要,我承认自己尚未彻底掌握全部5500个英语单词,尽管自我感觉基础还算扎实,但与高手相比仍有不小的距离……特别是今年的考试难度并不算高。我建议,在整个考研期间,包括大学三年级时,都要反复练习以加深记忆。朱伟的《恋恋有词》是本不错的单词书,坚持每日复习,定会受益匪浅!对于阅读理解,可以做真题,比如黄皮书里的150或100篇文章,保留最近两年的用于最后的模拟测试。无论是真题解析还是黄皮书,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同时,利用阅读来强化单词的记忆也很有效。至于作文,跟随王江涛的指导,多背诵优秀范文,并尝试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模板。特别提醒,卷面整洁无比重要,绝对不能涂改,哪怕写错了也不要乱七八糟地修改,因为阅卷老师只花一分钟时间看一份试卷,混乱的卷面可能会影响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领域。热力学部分,理解三大定律是基础,掌握状态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反应方向判断则是核心。特别是吉布斯自由能,它是决定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关键,要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和计算方式。
动力学部分,要熟练掌握速率常数、半衰期等基本概念,以及Arrhenius方程的应用。了解不同阶的动力学过程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至于量子化学,理解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方程是基础,氢原子的波函数解析解和多电子系统的Pauli不相容原理需深刻理解。这部分理论较抽象,但凭做题和模拟实验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构建思维导图非常有用,它帮我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定期回顾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尤其是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这在考试中尤为重要。对复杂的计算题,一定要耐心细致,一步一步来,切勿急于求成。
利用好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也很重要。例如,查阅《物理化学》(傅献彩版)和《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周公度版)等经典教材,它们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网上有许多优质的课程和论坛,如Coursera、B站等,都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讨论平台。
不要忽视实验部分。物理化学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应用,凭亲手操作,你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制。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