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作物遗传育种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作物遗传育种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们要摆正心态,一是,政治的复习在于积累和总结,题目不会了,我们就先记住正确的说法,以后可能会串通起来;二是,为毛中特的学习打下基础。马原算是比较难的版块,遇到字看得懂但是意思懂不了的句子时候,我们可以去多看几遍,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这个知识不考,这个就考选择题我放弃。这种心理不能有,尤其是初期复习的时候更不能有。一本练习册肖1000足够用了,其实都是有价值的,题目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章节的重点,白痴的题目说明我们掌握了,识记住了,我们再次看书的时候可以少花时间,觉得拿不准的题目我们要回归讲义,看看是怎么个理解办法,做好标记。最后再强调,1000题够用了,政治方面肖大大绝对是业界的良心了,肖1000的题目有解答,同时题目的错误很少,做起来不会有怀疑出题人的念头。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结束后,进入了复习的收尾工作,接着我投入到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演练中,总计超过了5套张宇的题目,包括8+4和400题中的5套,还有李永乐的6+2以及从2004年至2019年的全部真题,基本上每天都保持一套的速度。进入11月中旬,导师开始每周安排好需要完成的试题集,这对我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毕竟偷懒时总得依赖他人的指导。每次做完一套题,我会反刍两遍以上,深入研究各类题型,然而我过于沉迷于解题的乐趣,在真正的考场却没能派上用场。尽管有些大题在模拟卷中似曾相识。于是我又重新翻阅了一遍李永乐的资料,期间回家待了大约半个月,整个过程耗时两个月,实质性的复习时间约为一个半月。紧接着是第三次通读李永乐,这次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随后是第四次,专注于修正前三轮中的错题,这也花了我半个月。到了12月下旬,我开始专攻真题,坚持每日一练。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历年真题。主要做完型和阅读部分,每天的量不在多,关键是熟悉真题的感觉以及保持做题的状态。做完1997-2019的真题时间大约已经到了12月上旬,剩下的半个月中我做了一些模拟题,模拟题不要在乎对错,关键是保持手感,避免生疏。真题作文我没有全部都写,写了几篇有代表性的题目。作文的书写我有高中时候练习的手写印刷体,因此没有专门练习书写,书写不太好的同学可以买字帖练习一下,英文书写很好练,提高是立竿见影的。关于单词,我没有使用单词书,我之间准备过托福考试,曾经按照《17天搞定GRE单词》的方法集中突击过托福单词,因此考研期间只是每天坚持使用扇贝单词保持对于单词的熟悉,每天的量为500。背单词我只有一句话:一次大量,多次反复。对于单词始终背的不好的同学,我强烈推荐看一下《17天搞定GRE单词》这本书并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单词量的多寡与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考研专业课方面: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涵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关系、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至关重要,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机制,这是植物能量代谢的基础。对植物的呼吸过程,要清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并了解其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再者,水分关系中的渗透压、蒸腾作用等也是常考点,需深入理解。在复习时,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将每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生物化学则是从分子层面解析生命的奥秘,尤其关注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蛋白质的四级结构、酶的催化机理,DNA复制和RNA转录翻译的过程,这些都是核心内容。了解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代谢调节也非常重要。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多做实例分析,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生命现象结合,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
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教材,参考书和历年真题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参考书帮助深化理解,真题则能你熟悉考试风格和难度。定期自我测试,及时查漏补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要忘记,实验和案例分析也是这两门学科的重要部分,尽可能地理解并应用理论知识,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