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动力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能源动力硕士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说到政治,现在都很满腔愤慨,我当时学的很痛苦的,最后是险过线呐。9月后旬开始看的,第一遍(红宝书)看的很粗略,就跟翻书一样的和着(肖)1000题做题,结果后来就被自己坑了。因为时间是花了,却没试着去理解,所以效果不好,就开始焦虑了(因为越到后面时间越紧,压力也开始大了),感觉这真的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忧伤的一门了。所以建议第一遍好好看吧,不要胡乱看,后期的时间都是很重要的。政治早期就打好客观题基础,理解好知识点,在三件套之后我推荐买同样是肖秀荣出的知识点提要,很多同学选择了疾风劲草背诵,我也买了一本,但是对于那种画风清奇的配色实在接受无能,并且听说其中错误很多也就放弃了它。事实证明,即使是决心背诵疾风劲草的同学最后也没人去背。我建议如果不是想在政治上拿80以上的分数就不要再想着背诵选择题部分的知识点了,真的太浪费时间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放暑假开始,也就是7月初,我暑假是在家里复习的,这个方法仅适用于自制力很高的人,我七八两个月在家每天学习12个小时,早上7点半起来,家里其实很舒服,刷牙洗脸吃个饭就可以了,很节省时间,不用洗衣服买饭什么的,数学从八点开始学习,到晚上6点半结束。第一天看数学课本,做一本精髓的笔记,这个笔记本很重要,后期再也不用翻课本,只用翻这个笔记就行,第二天做课后习题,并且改错,把错的题总结到一个本子上,要想自己为什么错,因为改错本是写给自己看的,有时候题目太长甚至都可以自己挑重点写,自己能懂就行。整个暑假,除了每周出去玩一天,基本天天这样,早上7点半学到晚上23点。其实习惯了也还好,没觉得多辛苦,就是每天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有时候会烦,要自己克服。数学第一轮复习在暑假搞定,这时你就有了一本不太厚的笔记本和比较厚的改错本一号。9月份开学后,每天上午学习数学,每天学大概4个小时,李永乐全书一天一章,李永乐660题一天10题,李永乐分阶训练三天一章,做完一章要改错。这次第二轮复习大概到11月中旬才结束。这个时候你应该做完了李永乐的所有资料,并且拥有了改错本2号和更完善的笔记本(比如有些知识点总是错总是记不住,就找个位置专门写这些易错知识点)。第三轮复习11月下旬开始,做真题,两天一套,第一天上午8点30到11点30,模拟考完,对答案打分,第二天上午就对前一天考的真题进行改错。这时你有了改错本三号。至此,你的考研数学复习基本就ok了,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看你的笔记本和三本改错本,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英语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决定要考研后,就买了本单词书—红宝书。第一遍很痛苦啊,发现大部分都不认识,而且记不住,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了,我个人觉得吧,单词要至少看10遍吧,反正整个考研复习中,学累的时候,就看看单词当做放松了。而且以后会看的越来越快,到后期我可以5天看一遍单词书。现在发现有些人在记单词时,喜欢抄写汉语意思,我个人觉得这个没必要吧。这样有点浪费时间,虽然有个翻译,但是其他的都是阅读,你只要大体读懂就行,而且有些单词是可以根据语境推出来的。阅读;那时也买了本阅读书,星火的阅读100篇,每天做一两篇吧。到后来发现那个阅读和真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觉得的复习还是要以真题为主,什么100篇,200篇的看看就行,看一下文章结构,不用太在意对错。真题;考研英语复习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这一点也不假。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做了三遍吧。作文;作文主要是结构和句子。可以背诵一些范文。我就是把老师的30篇范文都背了一遍。然后自己要写几篇,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通用的框架,这样考场上直接套用就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我想强调的是基础概念的理解。普通物理B主要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每个部分都有其核心理论。例如,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石,掌握它能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在热学中,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则是理解能量转换与守恒的关键。扎实的基础理论是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前提。
重视公式推导和运用。物理中的每一个公式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数学表述,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在电磁学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场和磁场变化的重要工具,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熟悉并灵活运用它们。不要忽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公式只是工具,理解背后的过程更为重要。
再者,实验和实际应用不可忽视。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样的环境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凭实验,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锻炼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凭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更好地理解波动光学的内容。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我会定期整理笔记,把学到的知识点系统化,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做模拟试题,凭不断测试来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进行弥补。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关键。在科大,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和导师,一起探讨问题,共享资源,这样既能互相激励,又能互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