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系统科学学院系统科学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高中时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还是有一些复习经验的,于是我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算是稍微晚的了,我是8月开始接触政治的,遵循着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任务以有全方位的提升,我在8月份的时候只是看肖秀荣的1000题,主要是过单选,而且基本都是在每天学习比较累的时候拿出20-30分钟的时间做点单选,感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大致记一下,但是一定要把错题标出,最好用红笔,这样的话会对之后的复习是有帮助的,所有的复习书不要过分求整洁之类的,多做标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样8月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把所有政治这是今年我比较高的科目,比如政治,我必须得从基础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架构(这个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看一遍知识点讲解就行)之后用的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感觉总结的不错,细致地用了《肖秀荣1000题》:几天刷完单选多选,然后对照另一本答案详解,注意哦,你要掌握的不是这一道题,而是这一个知识点,迅速看答案解析,把解析里涉及的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写到题目旁白或者本子上(类似错题本,其实根本写不了几页纸 不费时间的),的单选做完,不要太在意正确率,因为这个时候对政治还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所以错误是正常的。而关于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试一般是要等到大纲解析出版之后,但是去年的话出版的话比较晚,记得都9月份了吧,所以这之前我就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前前后后过了两遍,也不是特别仔细那种,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政治复习主要还是哲学部分比较耗费时间,其他的都好说。这之后就是大纲解析了,这个是最权威的,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至考研的时候至少要仔细看3、4遍,序列一和大纲解析看的过程中多选题就可以穿插其中了,多选比较难,所以要做好最好对照知识体系来看,更能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对论述题目的表达也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我在过完课本后会再过一遍笔记,默写各章的逻辑框架,这样会使得数学的每一个考点你都很清楚。千万要记住数学打好基础很重要。数学第一轮我是看课本、做课后题。最近两年数学出现了变难的趋势,倒不是考试范围扩大很多,而是计算量增加,对于一些数学思维要求提高,比如说分类讨论。虽然很多课后题的形式并不能直接拿来当做考题,但是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很有帮助。对于不定积分那部分,高数课本后边的课后题几乎包括所有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一定难度,第一遍做很多都不会。但是如果能沉下心来好好研究课后题,第二遍再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有很大提升。此外,对于一些原函数的记忆,不要太拘泥于比较常见且较为简单的公式。由于其他的内容相对于高数较少,我用的是本科教材,对于具体书目就再推荐。《核心笔记》我买的时候只有复印版,虽然出版时间早,但是难度比较符合现在的考试,对于考点的把握也不错。可以作为第二轮的巩固。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从四月起,我开始了英语复习,但没特意抽出时间专攻词汇。然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同学,我还是推荐先扎实地记忆单词。期间,我购入了张剑的黄皮书,每日练习两篇阅读理解,此时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率,毕竟这不是真正的考研试题,部分题目设计可能不够严密,关键是保持对语言的感觉。进入暑期,我开始接触真题,这些资料十分珍贵,务必充分利用。起初,我全盘练习,包括翻译等部分,但我认为专注于阅读理解更为有效,主要是熟悉真题的命题模式,并记录那些陌生而常出现的单词,以便日后反复查阅。我的进度是每两至三天完成并整理一套真题。难度比我预想中低些,阅读通常错2-3题。然而,阅读理解需多次精读,翻译和作文也需要动笔实践,作文可稍后再重点准备。对于错误的地方,我会通过解析来理解命题意图和解答技巧,同时积累生词。真题我总共大概做了三到四轮,后来几乎能记住答案,我就更多地去朗读文章,以维持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理论与方法是一门融合了数学模型、优化算法和决策分析的学科,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工具。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网络流理论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些基础知识不仅需深入理解,还需凭大量的练习来提升应用能力。
线性规划是最基础的部分,理解单纯形法的运作机制,学会构建和求解线性规划模型是关键。对动态规划,要掌握其“最优化原理”,并熟练运用Bellman方程解决最优控制问题。整数规划则涉及到更复杂的优化问题,尤其是0-1整数规划,理解和应用割平面法、分支定界法是重点。
网络流理论如最大流最小割定理,以及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的解决方案,如Ford-Fulkerson算法和匈牙利算法,这些都是运筹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解决物流、资源分配等问题中有广泛应用。
再者,学习运筹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应用同样重要。凭实际案例或模拟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是提高理解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凭编程实现各种优化算法,这不仅能检验理论理解,还能增强计算技能。
持续的复习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定期回顾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并尝试解释和解决新的问题。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对考试时间的把握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