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三月起我就着手准备了。历年来的政治考试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往往有较大改动,但其他三门科目的变化相对较小。于是从三月至九月,我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路径前进。期间,我同步进行了阮老师设计的1000题练习及过去十年考研政治真题的选择题部分。每完成一套选择题,我会仔细核对答案,并在旁边标注那些原先忽视的知识点。到了八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政治的1000题、十年真题选择题,以及大部分强化阶段的课程内容。在开学前的半个月,我把所有在选择题中标记的忽略知识点和课堂上的疑难点整理进一个笔记本,用不同色彩的笔标注优先级,以便后续记忆。这个阶段,我专注于理解考点,而未涉及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真题!!!前面也有提到,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我是这么用真题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觉得这方法蛮好:首先认真写完2004年以前的所有真题,写完之后对照答案。注意,我对答案只是看看结果是否一样,不会去看答案的解法,而是等第二天再把前一天的错题再写一遍。就这样一直写到2004年的,写完之后就停止写真题了,我个人觉得,分析和思考很重要!!!写完2004年的真题以后,我做个了统计,统计我错误的所有题(前提是错的题不是太多的情况下),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是计算错误那只能加强运算,如果是公式记错了就翻看全书背公式。总结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哪里错的最多,这其实就是查缺补漏的过程。效果我觉得是非常的好,这样总结下来很慢,但是从2005年的真题以来,我的测试成绩基本上都是140+,另外有几年考了满分。当然改卷子的时候要对自己狠一点,我一般大题错了一个地方就全部扣分。最后再写写张宇八套卷和四套卷就可以上考场啦。开学10号开始学习的,刚开学心态有些糟糕,也进入不了状态,但还是要坚持每天学,状态慢慢就来了,就会有一种无时无刻都想去学习的冲动。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是关键部分,总分高达40分。我利用碎片时间来记忆词汇,以便腾出更多时间专注于1997年至2007年的实际阅读试题。在提高阅读技能的过程中,也同步巩固了词汇记忆。这段时间我使用的是《考研真相》这本书,它详细透彻,逐字逐句翻译,并对复杂句子进行了深入解释,只是有些阅读题目的解答略显不足,我总共研读了三遍。对于2007年至2017年的题目,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虽然不如前者详尽,但其解析精辟且有策略性。由于之前十年的题目我已经做了三次,2007年至2015年的题目我则做了两次。由于时间有限,我把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程上,所以最后两年的试题未能完成。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做法,最好能留作考前模拟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和决策,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和运用供需模型、效用最大化、成本利润分析等核心概念至关重要。对宏观经济学,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基本指标及其影响是基础。
理论与案例结合是我学习经济学的有效方式。理论知识虽然抽象,但凭实例将其具体化。例如,理解价格弹性时,凭分析咖啡和茶叶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的影响来深入理解。关注国内外经济新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既能提升理解力,也能增强分析能力。
再者,数学和统计工具的应用也是经济学的一大特点。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学问题。例如,边际分析需用到微积分,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则离不开矩阵运算。
持续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做大量的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定期回顾课堂笔记,梳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理解和记忆经济学原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