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七月份开始准备政治,高中理科生出身,备考期间曾处于被政治支配的恐惧之中。7月中旬-8月底,每天抽出1-2小时看一章肖秀荣精讲精练,刷一章1000题(也是肖)。到九月份时发现周围有人才开始准备政治,所以就开始二刷精讲精练和一千题,结果等到十月份还没刷完第二遍的我开始有点慌了(也是因为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少了,效率也不高)。然后开始精简的刷,十月下旬开始有意识的梳理马原毛概近现代史的框架(只是在大脑中有个印象思路的那种),接着做了肖的《讲真题》。十一月份买了一本风中劲草,个人觉得效果一般。然后等到十一月中下旬各路模拟卷应该开始出来了,肖八肖四是必备,其他尽量多做一做,用做题带课本薄弱知识点,网上好评较多的有肖八肖四、蒋五、米六米三…等到进入十二月,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要增加了,我基本上是每天三四个小时学政治,这时候就开始狂背了。我背的是肖四,徐涛小黄书,以及十九大相关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从近年来的考研数学试题,特别是今年的题目中,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考试并不过分强调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反而更注重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技能的掌握。因此,我认为在备考期间,大家应侧重于深入理解概念,避免盲目记忆公式(尽管有些公式确实需要熟记,这里建议准备一个小册子,将每一页对折成四部分,1和3部分写公式名字,2和4部分写公式内容。查看时只看名字,尝试自己写下公式,这种方法对记忆单词也很有效)。通常,许多人都选择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主要参考资料。我个人认为,只要这一本书就足够了,关键是要彻底理解和掌握书中的每个习题,这样取得理想分数是完全可能的。全书至少要通读三次,每一次都要专心致志,草率阅读只会事倍功半。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没怎么背过,我同学都用的是那本乱序的单词,一直背到考试之前,一遍一遍又一遍,把书都看的起毛了。我只背过黄皮书赠的那本单词,也只背了一遍。我把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调大行间距,早几年的真题只翻译不做,后几年的真题先做在翻译。把真题出现的生词都记到小本上,有时间就看一眼(但是好像我一直没时间)。不过我最巅峰的时候,前五年的题没有一句话不会翻译。再说阅读,我买过张剑的黄皮书,我字典用的业界良心柯林斯双解,自己翻译完一篇文章之后再和两本书进行对比,你就发现张剑有些翻译比较牵强,但是,张剑的翻译是分成左右两栏,左边原文右边译文,之后是本节内容的分析,对比阅读比较方便。我是把十年真题打出来,边做边翻译,对我而言两本书没什么太大差别,随便一本就可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用功。作文一定都是提前背的,到时候考场上现写真的写不出来。准备大作文小作文各十篇,背到滚瓜烂熟,到时候才能有话写,注意是滚瓜烂熟,只背一遍还是写不出来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备考,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至关重要。比如,你需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如晶格参数、晶向和晶面等;,要熟悉各类材料(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其形成原理。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也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需理解应力应变曲线,掌握杨氏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基本物理量,并能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材料行为。对相变、熔点、导热性等热学特性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再者,腐蚀与防护、磨损与抗磨损能力、材料的老化与稳定性等内容也会出现在考试中。这些知识点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记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特别重要。你先从大的分类出发,如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细化到每一类的具体性质和应用。每个主题下都列出关键的概念和公式,这样方便复习和记忆。
做题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凭历年真题或者模拟试题,你了解到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也能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对复杂的计算问题,一定要动手做,因只有实际操作真正理解并解题步骤。
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生物医学工程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解决具体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