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复习资源建议采用肖老师的全系列书籍搭配《风中劲草》。复习节奏宜先缓后急,特别是进入12月,需投入大量时间于政治学习。由于我较早就开始了复习,所以我只分享一下个人策略。对于追求高分的同学,推荐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读一节《精讲精练》,配合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个阶段务必深入细致,确保理解透彻。我选择跟从老师的学习进度,快速浏览《精讲精练》,而1000题的答案则应写在单独的纸上,错误无妨,关键在于彻底剖析错误原因。然后重温《精讲精练》,关注标记的部分,并再次做1000题,强化对错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着手《风中劲草》的框架构建,边阅读边列出大纲,此书非常适合背诵。同时,使用《讲真题》来练习历年真题。
第三阶段:最后冲刺阶段,当肖八和肖四出版时购买并完成,所有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大题,都要求能背诵。
我在背诵环节做得不够理想,但以上是我整个复习过程的大致步骤。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在十一月前后,我会着手准备剩余的部分,包括新题型、翻译和作文。至于完形填空,我选择不去特别针对它进行练习。大多数同学通常会在考试快结束时处理完形填空,大概需要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据我自我评估,无论是认真解答还是全凭猜测,得分大致在五到六分之间,真是让人惊讶!尽管完形填空让我屡次受挫,但我不能就此轻易放弃。即使没有专门训练,前期的基础学习也会影响到完形填空的分数判断。
新题型部分,我的目标是满分,因为它通常比阅读理解简单,丢分实在可惜。得分的关键在于扎实的基础和反复研习历年真题以掌握其规律。我认为这部分主要考察逻辑理解和文章结构把握,同时会通过代词、连词、同义替换、开头结尾句等线索辅助解题。
关于翻译,应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逐步训练,使用真题和外刊作为素材。作文占据了试卷中仅次于阅读理解的比重,我选择了蒋军虎编写的作文书籍,其中小作文的分类概括和大作文的框架构建,乃至每一段的具体内容都有详尽指导,非常适合应试。不过我没有机械地背诵模板,而是根据之前做真题时积累的精彩句子,创建了自己的个性化模板。这些句子涵盖了各种写作需求,如过渡语、原因表述、结果展示、总结归纳以及强调句式等。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数学分析,这是一门研究实数、函数以及极限理论的学科。它对逻辑思维和抽象理解能力的要求极高。我在学习时,重点关注了实数系的完备性、连续性和微积分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微分和积分的概念是关键,例如,黎曼积分、导数的定义与性质、泰勒公式等。微分方程的解法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我在复习时,不仅会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概念,还会尝试自己构造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接下来是高等代数,它是研究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和多项式理论的学科。矩阵论、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线性映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是其主要内容。我特别重视对线性无关、基和维数的理解,这些都是构建整个代数系统的基础。欧几里得算法和伽罗华理论也非常重要,它们涉及到域扩展和群论等高级主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凭画图和举例来直观理解抽象的概念,凭解决各种线性代数问题来锻炼我的计算技巧。
对这两个科目,我认为理解重于记忆。数学不是简单的公式堆砌,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深入理解每个定理的证明过程,理解为何如此定义和如何应用,远比死记硬背更重要。持续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课本上的例题还是额外的习题集,都是检验和加深理解的有效途径。我还建议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研讨会,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这样的互动激发新的思考,也有助于找出自有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