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选择在考试大纲发布后着手准备政治科目,个人认为这个时间点相当合适,提前太多并不实际,因为政治学习需持续温故知新,否则初期记忆的内容可能会淡化,这样一来,过早开始反而会增加时间成本。然而,推迟到11月才开始也不适宜,那时各科的压力都会增大,时间安排会显得过于紧凑。我的方法是首先通读一次精讲精练,不做习题,接着第二次阅读时每两章结合做对应的1000题,到了第三次复习,我会将精讲精练与风中劲草相结合,并专注于做1000题中已标注的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众所周知,数学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我也不例外。首先谈谈整体规划,我建议在7月之前完成一轮教材学习,课后练习不必全部完成,挑选一些题目来做就足够了。接着,7月到8月期间应集中精力刷全面复习资料,因为我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预习过一次,所以初次尝试时错误不多。进入9月,每天一套真题是必须的,每个人的真题集可能不同,有人选十年的,有人选十五年的,我都一一完成了。同时,我会穿插着复习全面资料和做真题,第二次做感觉轻松多了,深刻体会到老师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十分实用。对于真题,我选择了分章练习的方式来进行第二轮,每个人的方法可能会有差异。紧接着,我开始了第三次真题训练,这次我采用的是模拟百分卷的形式,即购买新的试题集再做一遍,此时成绩稳定在135分或140分以上。尽管如此,仍然有些题目难以解答,这是无法避免的挑战。完成第三轮后,由于时间限制,我专注于做过去十年的真题。在这里,我推荐大家购买两位作者的真题集,因为答案有时会有出入,更重要的是比较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视角。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着特殊的喜爱,而且我的英语水平也不错。在解决数学问题的间隙,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沉浸在英语阅读中,对我而言是一种乐趣(这可能是少数人的体验)。我坚定地保持每天两小时的英语学习,直到考研前一天都在坚持(考试前夕还练习了两篇文章)。我没有依赖任何如“恋恋有词”这样的工具背单词,而是从1998年的真题开始做起,每次遇到不熟悉的词汇,都会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并且确保每天都有时间复习这些词汇。我认为这样能把握住考研的核心词汇,做得越多,就越能识别常出现的词汇和易混淆的词。闲暇时,我会默默诵读已经做过的文章,像读故事一样,借助情境来记忆单词,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强化方法。毕竟,足够的词汇量是英语的关键,否则阅读会让人感到无比困扰。接下来是语感的培养,有人问我如何定义语感,我自己也难以言表,只能靠领悟。大概就是面对复杂的句子,你可能无法立即准确翻译,但凭借语感,你可以大致理解其含义。尽管模糊,但在面对选择题时,你的理解足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提升语感,我不停地阅读,反复地阅读,直到我能迅速处理那些对许多人来说棘手的长难句。做题时,不必过于纠结细节,关键在于做对,而后再深入分析。通常,我会花费四十分钟完成两篇阅读,随后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整理新词汇并逐句翻译全文(这是必须要做的,偷懒只会让你后期付出代价)。我从五月份就开始限时做阅读,每篇不得超过18分钟,实践证明这对我是合适的。因为真题数量有限,如果每篇都耗时半小时来精研,未免浪费了宝贵的练习机会。我每天投入两小时学英语,如果你觉得不够,可以增加一小时,但不建议超过四小时,毕竟数学也需要足够的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描述与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比如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等。这些概念不仅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理解。它们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重要工具,能够将复杂的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简化了求解过程。对这部分,我建议多做练习题,不断熟悉并熟练运用。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滤波器设计也是重要考点。理解罗赫维茨稳定条件,能按给定的要求设计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器,这些都是需深度掌握的内容。对这部分,我推荐使用MATLAB进行模拟操作,理论结合实践,效果会更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三者缺一不可。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运用;记忆则是必要的,尤其是一些公式和定理,需反复记忆以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凭大量的习题和实践来巩固知识,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还特别强调笔记的重要性。无论是课堂上的讲解还是自我学习,我都习惯做详细的笔记,这既帮助我整理思路,又能在复习阶段提供极大的帮助。
至于教材,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奥本海默的《信号与系统》,这本书深入浅出,例题丰富,非常适合自学。《郑君里版信号与系统》也是一本很好的辅助资料,其解析详细,适合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