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肖秀荣押题准确度很高,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啊。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归纳总结比较好,需要着重背诵,在熟悉大纲的基础上,中后期基本上以风中劲草背诵为主。政治历年真题不推荐,但可以刷刷近十年左右的选择题。任汝芬和米鹏的押题卷,做做选择题即可,知识点查漏补缺。至于时事政治,跟肖老师,时事的答题可以根据近十年真题总结一下模板。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从分数上将,考研能不能拉开差距就看它了。数学考试题量大,主要考的是你解题的准度和速度,大家多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追求解难题在这种考试里是没意义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用的同济第五版的课本进行复习,基本定理要搞懂,例题要一个一个验算,课后题每个都要保证作对。数学复习最忌眼高手低,希望大家都能踏踏实实进行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大量做题,选择习题册最重要的是要贴近考试难度,太难的是没有意义的。我比较喜欢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习题册难度是我做过的最贴近考试难度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始模拟,这两年这类习题册逐渐多起来了,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关键是要完全模拟考试,找两个半小时进行模考,合理分配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自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通过六级考试后,我已经与英语疏远了四年多,完全失去了状态。幸运的是,我发现了一种适应自己学习风格的方法。我确实不喜欢死记硬背单词,因为记得的总是比忘记的少,这难免让人失去动力。于是,我在一周内利用零散的时间快速浏览了一遍张剑黄皮书的单词手册,之后便再也没有专门去背单词(实际上并未记住多少)。事实表明,那些备考攻略中普遍推荐的持续背单词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更为关键,而我的策略非常简洁——专注于研究真题,而且必须深入细致。
我购买了两套张剑黄皮书,分别是1997-2004年和2010-2017年的英语真题集,一套用来奠定基础,另一套用于提升技巧。起初,做这些题目让我感到十分沮丧,感觉文章似懂非懂,至少每五道题里我会错三道。随后,我把这两段时间的所有真题文章重新格式化为Word文档,每段之间留出两行空白,然后全部打印出来,用曲别针按照年份逐一装订。接下来,我先做题,核对答案,然后取出相应年份的真题文章打印稿,参照张剑黄皮书的段落翻译和关键词注解,逐句详尽地分析每一篇文章。用红色标记我不认识或不确定含义的单词,用蓝色或黑色的水笔写下每一句话的中文翻译。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英翻中的过程,但在其中我能理解文章内容,提升语感,同时练习翻译(对于英语翻译部分,无需额外训练,完成所有年份的文章翻译后,这一板块自然变得得心应手)。这个过程起初可能会有些煎熬,毕竟每年都有六篇文章需要翻译(四篇阅读加一篇新题型再加上一篇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基础。结构力学研究的是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稳定问题,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力矩、剪力、弯矩、应变、应力等。这些概念不仅是解题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和应用理论的关键。我建议大家在初学阶段就花时间把这些概念吃透,凭做习题来加深理解。
掌握分析方法是关键。结构力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静定法和超静定法,这两种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工具。静定问题是结构力学的基础,超静定问题则需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对这些方法,不仅要知道如何运用,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再者,熟练运用计算技巧也很重要。结构力学中的计算涉及到很多代数运算和几何关系,如截面法、影响线绘制等,这些都需凭大量的练习来提升速度和准确性。我建议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但也要培养手工计算的能力,因理解和判断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实验和案例分析不可忽视。结构力学并非纯理论学科,它与实践紧密相连。凭实验直观地理解结构的受力状态,案例分析则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好方式。我常常从实际工程案例中寻找题目,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学习的兴趣。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保持知识鲜活的重要手段。我习惯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并做一些模拟试题,以此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