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针对那些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尤其是从理工科转向文科的朋友们,切记不可低估政治科目的重要性。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需要过早开始复习政治,九、十月份开始就完全合适。由于政治科目内容繁多且知识点琐碎,自学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记忆困难,所以建议找一位导师指导,有助于理清思路。提前规划好政治复习,多熟悉几遍大纲,多做几套模拟试题,多背诵预测卷,甚至练习书写,这些对于你们来说都极为关键。不要盲目照搬他人的备考策略,首要的是自我反思:我的情况与他们相同吗?目标一致吗?要求等同吗?如果存在差异,那么最好采取最实际的方法,投入最多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扎实无误,避免这一薄弱环节成为你追求梦想途中的绊脚石。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依据历年试题,对试卷进行了板块划分,并提炼出关键知识点。由于我的强迫症倾向,我确保每个部分都被充分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数学中的复杂大题,如果无法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我会选择略过,仅记住一些解题策略,重点集中在那些效率最高的题型上。通过对近几年,特别是最近一年的考试题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考研数学并不太看重解决难题的能力,反而更注重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我认为在备考时,深入理解概念至关重要,尽量避免盲目记忆公式(尽管有些公式是需要背诵的,建议准备一个小本子,每一页对折成四部分,第一和第三部分写公式名字,第二和第四部分写公式内容。每次查看时只看名字,尝试自己写下公式,这个方法对记忆单词也非常有效)。许多人倾向于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主要参考资料,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已经非常全面,只要将里面的每一道题都彻底掌握,取得好成绩是有保证的。全书至少应通读三遍,每一次阅读都需要专心致志,草率行事只会事倍功半。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英语考试至关重要!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必须通过练习来提升。我初次备考时,从9月份起,集中攻克了1997至2004年的阅读题两遍,接着是2005至2012年的真题四遍,以及2013至2018年的阅读一遍作为后期自我检测。第二次备考期间,同样是从9月开始,我精研2005至2012年的真题三遍,并完成了2013至2016年阅读一遍。通常,我会安排一天完成两到三篇阅读。初次备考时,我投入大量时间于英语学习,而第二次则有所减少。阅读的第一阶段是解题,随后查阅并记录所有不熟悉的词汇,与单词书同步记忆;第二阶段则是全文翻译,包括题目和选项都要动手写下;第三次再做题,分析错误原因,揣摩命题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遥感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遥感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探测技术,凭传感器从空中或太空中获取地表信息。要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需掌握电磁波谱理论,理解不同波段对地物特性的影响,这是遥感图像解译的基础。
遥感系统的构成部分也是重要考点。包括平台(如卫星、飞机)、传感器类型(如多光谱、全色、雷达等)以及它们的工作机制。掌握数据采集过程、处理流程以及遥感图像的特点也非常重要。
再者,遥感图像解析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悉各种地物的光谱特征,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遥感图像,例如,如何区分水体、植被、建筑物等。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变化检测等基本分析技术也要熟练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必不可少。利用实际遥感数据进行练习,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使用ENVI、QGIS等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分类和分析,这不仅能提升技能,也能帮助你在考试中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
关注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遥感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了解这些应用实例能你更全面地理解遥感的价值,并可能在论述题中派上用场。
在复习阶段,构建知识框架,定期回顾,做模拟试题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