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9月末,当政治大纲发布时,我开始着手准备,而且我认为参加一个辅导课程非常有益。毕竟,政治内容单调乏味,如果不是由老师讲解,我可能会拖延到最后一月才开始复习。首先,我每天阅读1至2章的《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和大纲解析,随即完成相应的肖秀荣1000题或风中劲草的习题,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这个阶段大约持续30到40天。接下来,我回顾1000题中错误的部分,并迅速购买最新的肖八,专注于选择题,尤其是哲学部分,其他内容则略作浏览,这一轮大约需要10到15天。到了12月初,进入第三阶段,我全力以赴地做肖四,并且,所有题目都要背诵!一定要全部记住!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背诵20天20题。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现自己在选择题上的失误较多,可以选择重点复习,例如任4,蒋5,石磊,风中劲草的最终押题等资料,都可以尝试做一做。
考研数学方面:
第二阶段为提高阶段。在此阶段,我大致将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之高等数学部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和姚孟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例题精讲》认真看了3遍,并做了笔记,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此外,我认真的将李永乐的《经典400题》做了一遍,然后又分析了一遍!我将自己做错的题集中起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真题(至少应练习两次),普遍的看法似乎都认为阅读理解是关键,胜者为王。初次尝试时,即便花费很长时间却仍难以理解且错误连篇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不推荐使用模拟题,包括后期出现的一些如何凯文系列,因为真正的英语试题是由一组教师共同命制的,其问题设计和风格并非出自单一教师之手,而模拟题往往无法企及那种水准和质量,其出题模式也有差异。想要在阅读理解上有所突破,你需要精做100篇左右,反复练习三四次,并学会深入分析。真题的难度超过六级考试,近年来老师们观察到其风格有些接近雅思和托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各种基本信号类型(如阶跃、冲激、正弦波等)的理解,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特性。对这些基础,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因它们构成了后续学习的基石。
掌握傅里叶变换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连续时间还是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都需熟练计算,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特别是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它们在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要熟悉各种常用函数的变换形式,也要理解逆变换的求解过程。
再者,系统响应的学习也十分重要。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概念需清晰,以及如何凭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来求解这些响应。对卷积这一工具,不仅要会计算,还要理解它在系统响应中的实际含义。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凭做大量的习题,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教材如奥本海默的《信号与系统》,书中的例题和习题都非常有代表性。
利用网络资源也是很好的辅助手段。有许多在线论坛和网站提供了丰富的考研资料,包括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和解答,这些都是提升理解和应试能力的好帮手。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每周设定一定的复习计划,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这样不仅检验学习效果,也能提前适应考试环境,减轻正式考试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