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流体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流体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做完《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和全部弄懂了之后,时间应该到了11月上旬左右吧,现在该开始背一些《风中劲草》之类的知识点的书目了,这本书我也看了3遍多了,也还是主要理解然后再去背诵重点。风中劲草弄完,就可以开始买肖秀荣8套卷,做做上面的选择题,大题的话有时间就做做没时间就看看。好像今年有大题是在8套卷上面有的,我也看了下,挺开心的。8套卷做完,有个叫《蒋中挺5套卷》这个也可以买来做做,背上面的大题,好像是16年的时候,压中了挺多大题的,但是好像就只有这一年吧,其他年份的都不怎么样。最后就是大题的最重要的参考书了《肖秀荣四套卷》,没错就是这套卷子,别问为什么就是背,背的滚瓜烂熟。然后你就可以去上考场了。不要担心自己的大题不会做,全部的考生都一样,背了这个差不多都会写大题了。自己还还过其他的一些预测卷子,大家时间多的话也可以去买,毕竟多做多了解。嗯,自己的政治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祝大家好运咯。
考研数学方面:
从春季的三月起,我就着手数学复习,构建个人的学习框架和解题策略,并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以备后续查阅。同时,建议各位扎实根基,我自身的阅读速度较慢,所以我仔细研读每章的例子和练习题,直到七月才完成第一轮学习。接着进入七八月,我开始接触历年试题,到了十一月的关键冲刺期,我会每日投入约一个半小时专注于数学,保持解题敏锐度。此外,我专攻660题的选择部分,确保理解每题背后的含义。对于数学而言,关键是彻底掌握真题,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因为真题无比关键,需要多次重复练习,直至熟悉其内在脉络和解题策略。务必脚踏实地巩固基础,对待每一道题目都要用心专注。
考研英语方面:
起初,我尝试使用那本厚厚的红宝书来记忆单词,但很快便感到挫败,因为看到的大部分单词都不熟悉。于是,我转向了朱伟的《恋练有词》。这本书分为30个单元,先讲解单词,然后分析实际的试题例句,每个单元大约涵盖三个主题。我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它,通常早上学习一个单元,晚上再复习一个。按照这种方法,我能记住不少单词,并且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毕竟单纯地死记硬背确实很枯燥。之后,我在暑假期间复习了一次,然后在十一月再次启动复习。后来我又购买了道长的考研词汇书,里面有10天和20天的计划,我建议选择20天的那个,因为10天的计划太紧凑,很难挤出那么多时间。我总共就看了这三本书,如果你的记忆力强,其实选择哪一本差别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需理解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牛顿第二定律、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原理。这些基本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需扎实掌握。比如,连续性方程描述了流体的物质不灭性,动量守恒则揭示了力对流体运动的影响,这些都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
流体力学的两大理论框架——欧拉描述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考试的重点。欧拉描述关注的是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则是描述粘性流体微元运动的偏微分方程,理解和应用这两个理论需一定的数学功底,特别是对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技巧。
再者,流体力学中的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问题,无旋流动和有旋流动,层流和湍流等也是重要的考点。例如,理解并能区分这两种流动状态,更好地分析实际工程问题。了解边界层理论,理解湍流模型,如雷诺平均法,对解决复杂流动问题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做相关的计算题和分析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也能帮助更直观地理解流体力学的应用。
我还特别推荐使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这不仅帮助深化理解,还提升计算技能。定期复习和总结,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