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东南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下是我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1. 官方教材,我称之为“红宝书”2. 肖秀荣编写的“命题人1000题”,我反复做了三次3. “命题人讲真题”,同样是肖秀荣的作品4. “风中劲草 核心考点”,虽然内容概括得很好,但排版紧凑且色彩繁多,导致我看一会儿就头昏眼花,因此并未深入阅读5. 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6. “终极预测4套题”,也是肖秀荣的著作7. 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8. 另外还有任汝芬的“最后冲刺10套卷”,但我觉得题目质量一般9. “命题人考点预测”,这是一本小巧的册子,适合用来背诵10. 关于时事政治的部分,我选择了海天出版的资料11. 还有启航的“20天20题”,在考试前10天,我每天都复习四道题,反复看过两遍学习策略如下:1. 扎实基础阶段:首先,九月新版“红宝书”发行后,我用了约20天的时间逐页阅读,平均每天读17页(大约两章)。我会在早上去阅览室,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注意!我习惯在草稿纸上做题,因为需要多次复习)。对于错误的题目,我会在题目前标注一个三角形,在答案中标注并用高亮笔突出正确部分,同时在“红宝书”原文中也做好标记。经过短暂休息,我开始了第二轮阅读,这次遇到错误会立即回查“红宝书”。继续标记错误。第三轮,我不再查阅“红宝书”,而是每天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更多练习题,持续标记错误。此时,“红宝书”基本上可以搁置一边,而习题集和答案已经足够突显关键点了。我喜欢把答案和习题分开,这样我的书看起来就像普通的书一样,即使在图书馆也没人能猜到我在准备考研。2. 巩固提高阶段:我在暑假买了“命题人讲真题”,但由于那时无法专心,所以我等到11月中旬才开始每天做两年的真题,并初步接触分析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再看答案。3. 预测试题阶段:完成真题后,各种预测题纷纷出炉。按照上述顺序,我完成了任汝芬的“最后冲刺10套卷”、“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以及“肖秀荣的终极预测4套题”。我几乎每天上午都会专注复习政治,因此通常不止做一套题。所有这些试题我都至少做过两遍,其中“肖秀荣终极预测4套题”的分析题我仔细书写并核对了答案。同时,我会再次回顾“1000题”,重点关注之前做错的题目。4. 背诵记忆阶段:时政书籍出版后,我在四天内迅速浏览完毕。接着,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考点预测手册,边看边记。至此,大部分工作已完成,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后续步骤。为了强化记忆,尤其是纠正易错知识点,我会安排时间重新查看“1000题”的答案,不再看题目,只关注答案,特别是我当时做错的题目的解答和旁注。通过这种方式,我确保理解并区分了那些可能引起混淆的概念。
考研英语方面:
回顾学习经历:A、自从大学六级考试结束后,我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如今重新拾起,这已是五年之后的事情了。于是,我决定从最基本的入手,一本《高中英语基础知识手册》对我大有裨益,阅读完毕后,我找回了对英语语法规则的记忆。这一阶段的学习为我在阅读理解和解析复杂句子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我的英语复习策略是专注于真题训练,从1995年开始一直做到2011年,尤其侧重最近五年的题目。对于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部分,我逐句分析并翻译,这个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和翻译技巧。我向来不喜欢死记硬背单词,从未尝试过背字典,因为我发现这样很难记住。相反,我喜欢通过阅读文章来增加词汇知识。郭崇兴老师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值得强烈推荐,书中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生词列表,丰富的词汇量让我无需频繁查阅词典,节省了不少时间。《考研真题黄皮书》也广受好评,它对文章进行详细的段落解析,包含长难句分析,内容十分全面。考研英语的一大特点是,即便理解了文章,也不一定能答对题。很多时候我虽然理解了全文,却在选择中出错,因此多做练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近年来的真题,反复操练就能见效。做阅读理解时,应先看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每段寻找答案,避免一口气读完整篇文章再去答题;C、至于作文,人们普遍认为它需要深厚的功底。然而,使用了《12句作文法》后,我竟然发现自己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这本书极其实用,它主要教授写作思维,对于我这样的作文新手来说,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写作水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来看“城市规划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历史、理论、政策以及规划的方法和技术。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如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我个人建议,首先要通读教材,把握整体框架,凭阅读相关论文和案例,深化理解。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你整理思绪,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练习绘制城市规划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这是规划的基础技能。
“规划设计基础”则更偏重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你需学习如何进行场地分析,如何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以及如何运用各种规划设计手法。这个过程需大量的实践,我推荐找一些实际项目或者模拟案例进行训练,比如参与学校的规划设计竞赛或者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小区域。了解并熟悉国内外优秀的规划设计案例,开拓视野,激发创新灵感。
对这两门科目,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结合理论与实践,既要理解理论知识,又要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去。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帮助巩固记忆,找出薄弱点,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复习期间,我还特别重视讨论和交流。我会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小组,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这种互动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在争论中激发新的思考。教师的指导也是极其宝贵的,他们往往能提供深入的见解和独特的解题思路。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耐心和毅力。面对困难时,要自己,坚持下去,你会发现每一步努力都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