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农林经济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林经济管理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农林经济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之前专攻理科,因此对政治领域了解甚少。对于政治,你们不必过于忧虑,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获得理想的成绩。我个人推荐使用任X的第一本序列,因为它的内容结构清晰,非常适合基础知识薄弱的朋友们。如果追求权威性,红色封面的书籍是个不错的选择,你们可以依据自身需求来决定。对于任X的书,关键是多看,最好在考试前能浏览3-4次,这样应对选择题应该绰绰有余。至于大题部分,主要靠背诵,考前两周左右会出现一些模拟卷,购买两套(比如肖和任的组合)加上“20天20题”,熟记这些内容就足够了。别担心考试时无从下笔,到了考场那种紧张氛围中,你的大脑自然会积极搜索所有记忆中的相关知识。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复习,我复习全书看了好多遍,暑假的时候也刷了张宇的36讲,做了相应的笔记。数学这个东西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应该知道,没有一定的题量是不行的,教材只告诉了知识点,题型什么的很灵活,所以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来练手。就拿我来说吧,复习全书的练习册我是做完了的,书上的例题也是做了很多遍,汤家风的1800题的基础部分我也做了好几遍,这本书倒是挺好的,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做题来强化记忆,例题之间联系很大,答案也很详细。暑假的时候我又买了本张宇1000题,我想说的是有点难,暑假的时候张宇1000题应该做了2遍左右,做完这个基本上就到9月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了,最好买那种试卷版的真题,按照标准时间自己模拟一下,真题里面很多题目还是很基础的,有时候都感觉这题目自己能考满分,真题做了之后注意总结,你会发现常考的有哪些题目,有哪些常考知识点,还是有挺多借鉴意义的,做完几遍之后就可以准备做一点模拟题了,比如汤加风的8套卷,张宇的4,8套卷就有点难了,有点打击人,还做了合工大的八套卷,有人说曾经押到过题,可以试试。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英语学习的核心在于真题练习,反复研究五六遍都不过分。你提到的大三是准备六级考试的时候,那时你计划次年考研,有位人士建议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提升阅读能力,你就这样坚持下来,直到考研结束,甚至偶尔也会这样做,这对你的翻译技巧和专业英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分几乎没有特别准备,全靠这个方法。复习期间,我做了张剑的150篇阅读,初期错误颇多,让我有些沮丧,但从八月开始专注于真题,我觉得开始得稍晚了些,但其实六月底就可以开始了。最后一个月才着手准备作文,显得有些匆忙,起初我很焦虑,担心自己能否准确把握图表作文的主题,后来发现这是不必要的担忧。那时我会看看作文书中的图像,思考其象征意义,就是这样。对于完形填空,我没有特意大量训练,只完成了真题中的部分,不断深入分析文章和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基础理论是核心。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等,需深入理解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市场均衡等概念。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如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等,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模型等内容。
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需熟练运用经济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比如使用弹性理论分析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或者利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要学会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农业政策,如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等措施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再者,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习经济学的有效方式。中国人民大学的课程设计往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我会凭阅读最新的经济研究报告,关注农业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例如粮食安全、农村扶贫、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以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好方法。我常常挑选经典的经济学案例,比如“丰收悖论”、“牛奶倾倒事件”,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也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凭他人的观点激发自有的思考,形成多元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