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复习的算是比较晚了。9月份才开始看的,然后就每天狂补政治了。政治一般要过三遍。第一遍要大纲要细的知识点全部画出啦,这样方便做题的时候找知识点,一定要细致的去看。第二遍看肖秀荣,结合大纲一起看,特别是有变化的部分和历年重要考点。第三遍就是记忆阶段了,用的是风中劲草这本书。到11,12月份就是狂刷题了,不管什么试卷,只有能买到,你就去做,总是没有错的。正常复习下来,政治能考个平均分,至少不会拖后腿的。
考研数学方面:
题型为主进行复习并不是我否认这种学习模式,我自己也会穿插用这种学习模式,也是因为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做啥都会的境地,但我所坚持的学习路线可能与你有所不同,一般会从掌握原理的知识层面后辅以题型总结进而达到对学习有所助益的效果,而单纯就题型而学习题型,我是不推崇更应该说是反对的,拿一个最近的真题例子说明,比如2018年数学一、三的中所出现的那道概率论试题中的出现了一道“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题型,而就以往的复习全书中都是“离散+连续”(2016、17年)或者“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查阅过所有的题型类书籍,都没有一本书籍有过对此类题型做过说明,这不应该说成是又出现了什么新题型,因为就这道题目考察的本质还是我们所学过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知识原理层面它不属于超纲题,但就题型而言,它反而是一道“超纲题”,倘若一本题型类书籍仅仅依赖题型就想涵盖所有考察内容,不仅是在降低研究生入学的门槛,也是在侮辱命题老师的水平,但就近几年的真题而言就是最好的说明。说到这,我相信你该明白的问题也就明白的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投入精力相对较少的科目,这并非出于我精通英语,实际上我的英文水平只能算是普通。我认为英语的进步关键在于日常的积淀,短期提升的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回报率相对较低。并非说英语基础薄弱就意味着考研英语成绩不佳,只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磨砺。在九月之前,我仅完成了张剑150篇的一小部分,还尝试背诵了绿皮书,但发现效率低下,遗忘了很多内容,而且许多背过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并未出现,所以我便停止了这种做法。从九月到考试前一天,我只专心地做了一遍历年真题。起初,我在做题时错误颇多,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每套题的风格都有相似之处,掌握了其规律后,情况便有所改善,后期阅读部分大致会出错四题左右。多做真题确实很有帮助,但我只做了一遍是因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过大,几乎用了一天一半的时间来钻研专业课,无暇兼顾英语。所以,对于英语学习,初期应尽可能多地分配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朱伟的恋练有词,以缓解背单词的单调感。到了后期准备作文时,可以储备一两个通用的例子,以适应不同品质的要求。记住单词不必花费过多时间,感觉这样效率不高,建议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浏览一下,特别是那些常出现在真题中的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这是基础也是核心。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决策、企业如何生产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等。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至关重要。例如,供需理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国民收入核算等,都是需深入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
掌握数学工具的应用是经济学学习的关键。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特别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如边际分析、优化问题、动态模型等都需数学工具的支持。强化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对理解和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大有裨益。
再者,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理论联系实际是经济学的一大特点。凭阅读经济学期刊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尝试自己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无论是数据处理还是模型构建,都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持续关注经济动态,阅读经济新闻,参与学术讨论,这些都是提高经济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上海财经大学的学术氛围浓厚,各种讲座、研讨会丰富多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会经济学知识更加鲜活,视野更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