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据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大数据学院数据科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据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7月份几乎没看什么书,看不进去,就偶尔看看政治。今年的政治已经显露出了改革成型的雏形,考点还是那些考点,但是考法变了,有点像高考的模式。由往年的注重知识点记忆转向了注重知识点理解。所以政治知识点死记住(特别注意像什么主旨、关键、立足点等词语)是基础,还有联想、理解与体会,学会举一反三,尤其肖大神的知识点精讲精练,一定要把重要的知识点反复琢磨。学习政治,要紧跟肖大神,他出的题最像真题,而且这几年考研真题分析题他几乎都会押中。14年内部资料押中大题4道,最后四套题押中3道,15年内部资料和最后四套题都押中了1道大题,还有选择题也押中了几道。考研最后要多背诵风中劲草的浓缩的知识点。至于其他的政治模拟题,分析题可以挑着做一些,选择题可以练练手,不用太在意。尤其选择题可以多练练。另外,政治真题可以稍微练一下选择题,关键分析题一定要学会分析它是从那几个方面答题的,分为那几步,如果是你你会答到什么程度,那些知识点自己想不到等等,多问问自己,理清答题思路。最后四套卷是要背诵,但也不能总指望押题,学会答题才是最可靠安全的,考场上才会临危不惧。
考研数学方面:
自四月起,我投身于数学复习之中,不禁感慨,若是大一、大二的专业教师能以这种方式授课,备考之路想必会轻松不少。我的教材包括《高数三十六讲》、线性代数课程以及概率统计,接着是《真题大全解》,最终冲刺阶段则用上了《八套题》和《四套题》。数学的学习绝对离不开大量的练习!然而到了十月,我发现仍有大量的题目未完成,无奈之下只得采纳了人们常说的作息:“凌晨两点入睡,六点起床,确保每天至少四小时的充足睡眠。”亲爱的朋友们,我不建议你们模仿我,最好尽早规划,每天都按计划完成复习任务,千万别等到最后一刻压缩睡眠时间,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考研英语方面:
背完一遍单词后,在背第二遍单词,这时一天4章,12章一个阶段,这时一边可以看长难句,很基础的,也不多,第二遍单词没背完就看完了。单词背完差不多15天左右,这是应该到9月左右。可以开始做真题了,做真题只做阅读题,做完了对照答案,然后把错误的题写在错题笔记本上,分析错误的选项,记对应文中的句子,做完这些后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句子成分这些,然后就是背诵真题里面的单词,做完阅读再做新题型,也是和阅读做法一样,然后就是完型和翻译。但在这期间一定不要忘了背单书。
考研专业课方面:
概率论是理解随机现象和不确定性理论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掌握了概率空间的概念,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以及条件概率和Bayes定理。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复杂数据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特别地,我对独立事件、联合分布、边缘分布以及条件分布的计算和性质进行了大量的习题练习,这对我理解和应用概率模型大有裨益。
数理统计则更偏重于数据分析和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两大核心主题。我深入学习了点估计的矩法、最大似然法,以及区间估计的原理。我花了大量时间理解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基础假设检验,并尝试用R或Python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对非参数统计和回归分析,我也做了相应的研究,这对处理大规模和复杂数据尤为关键。
我还注重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凭模拟实验来理解和验证概率理论,或者凭数据分析项目来实践统计推断。我经常参加在线的数据挑战赛,以此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我将统计学应用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我会尽量理解每个概念背后的数学逻辑,不仅仅是公式。做大量的习题和实战项目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帮助我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技能。我也会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