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推荐的政治复习启动时间不宜过早,最好等九月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在学习期间,可以借助肖秀荣的1000题来提升选择题能力。务必关注大纲,特别是新添加的部分,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对于大题部分,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值得一看,其中4套卷尤为重要,往往能命中一些考题。作答时,政治题目应尽量多写。建议先完成大题,再做选择题,我有一个朋友因为选择题耗时过多,导致大题未能完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备考用的是高分指南,这本书至少反复做了三遍,也有说老吕的600题挺好的,无奈准备时间有限,只看了高分指南和名家详解。高分指南是一本神奇的书,知识点总结的很到位,例题每一道都是经典。数学最好的复习顺序是先复习高等数学、再复习线性代数、最后复习概率论。这样做的依据是高等数学是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充分理解高等数学基础之上,像概率里面,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大家还有印象吧,用什么求,用积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用什么,也要用积分。另外线性代数里面的概念、定理、推理特别多,而且都特别抽象,因此线性代数尽量提前复习,反复记忆。而概率论部分的题型相对较少,考研试题能出的花样不多,相比较它的题目更加的有迹可寻。历年都有这样的学生想到最后一两个月突击复习概率,可是这部分学生都吃亏了!最后一个月要看的东西太多了,政治你不看不背行吗,专业课你不看行吗!而这时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门课,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说,在基础阶段同样要复习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在一战期间,我对英语作文的投入不足,但在二战时,我深感其重要性,于是提早开始每日研读汪江涛的高分写作,并积累了大约15篇大作文和20篇小作文的背诵材料。同时,我也动手练习了几篇文章,避免依赖万能模板,而是自备了一些句子结构、框架和精彩语句。考试时,我能保持冷静,将所学自如运用。我认为,大量背诵是必要的,关键是要熟悉并能灵活应用,这样无论面对何种主题,都能游刃有余。
对于阅读部分,连续两年我都坚持使用丁晓钟的超精解,二战期间也参考了何凯文的方法,但我仍然认为丁晓钟的解析最为深刻,有助于构建思维模式,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我反复研习英语真题至少六遍,没有涉及任何模拟题,全心全意挖掘真题的精髓,到最后甚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考试时我并未感到紧张,反而十分从容地完成了所有题目。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比如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等。这些概念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透彻,还需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解和推导上,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对傅立叶变换,我不仅要知道它的定义和性质,更需理解其物理意义,即如何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表示。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我则会凭大量的习题来熟练掌握它们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技巧。
建立起系统的思维非常重要。信号与系统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单一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如系统稳定性、因果性、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判断,这都需全局思考的能力。我会经常画出信号流图或者系统框图,帮助自己理解和解决问题。
再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学得再好,也需凭做题和实验来巩固。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经典的习题集,比如Oppenheim的《信号与系统》,条件允许,尝试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仿真,这会你对理论有更深的理解。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我备考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会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共享难题,互相讲解,这样既能加深自有的理解,也能从他人的视角学到新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