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央民大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央民族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7、8月份开始看大纲解析,每天看点,差不多也就是两个月认真看了一遍,大家也都知道大题拉不开分,拉差距的主要在选择题,而选择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不是背背几套题目就可以的。也开始做选择题,这个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我当时做了两本,一个肖的一个风中劲草的,错得很多很多,还是建议大家边看书边做题,这样可以加强记忆。题目不是做一遍就好了的,一定要回头再看看。11、12月份各种背吧,我背的也还是风中劲草的,虽然好多人都说它不好,我也不是推荐,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是高数教材同济第六版,线代同济第五版,概率论浙大第四版。我是按照高数线代概率论复习的,先看课本然后做课后题。从三月份到六月底都是看教材做课后题。七八月份一直九月上旬才把这三本书写完。九月中旬开始做张宇1000题,这个1000题真的是做的很崩溃,题还是蛮难的,而且量大,一直做到十一结束。有些人做题不会就直接看答案,但是我不是,我给自己规定一天要做50道题,然后就开始做,不会就放那,最后统一对答案。1000题是真的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做了一遍,把不会的做错的圈起来,第二遍只看这些圈起的,第二遍还是做错不会就写到错题本上。十一过后就开始做真题,还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好像是从1987年开始的。其实从1987到2004年题目还是很简单的,我是一天做一套,结果我做了一个月,大概是真题做完十一月快中旬了。后来我问别人发现他们在10月份已经把真题做完了,所以你们2004年之前的完全可以一天做两套题。然后就做张宇八套卷张宇四套卷,八套卷四套卷很难,我基本上要花4到5个小时做一套卷,有时候分两天做,中间还夹杂做了几套叶盛标的卷子,然后还整了错题,这个做的时间蛮长的,好像是一直到12月10号。然后做合工大5套卷,后面基本是两天一套数学卷,合工大做完已经12月21号22号了。到最后不要因为要背政治而忽略了数学,每天至少2个小时做数学题。我就考研的前一天没有写数学,因为第二天是考政治和英语,在狂背政治。考数学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做了一套卷子是挑着做的,结果就做到一道和第二天考的数学很像的一道题,不过我做的那道题比考研的那道题要简单。数学是需要扎扎实实的一道一道做出来的。我数学写了整整4本笔记,这个笔记真的是我的心肝宝贝,基本上做每一道题,它的做题的思路还有各种要用的公式,笔记里都有,那四本笔记真的是一直看到考试前。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是暑假开始的,从九几年真题开始的忘了,阅读也是做两遍!!不要觉得做过一遍就记住答案了,再做一遍就会发现不是这样。从真题里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天天重复重复重复。。就OK了。暑期把真题做完后,9-11月份主要做了两个工作,其一:就是把近5年的真题20篇阅读逐个翻译,这个过程主要是训练自己解决长难句的能力,在英语能力上进行提高,做完这个工作后,第二个工作就是针对题目,进行归纳,张剑的书很好,其实都有总结细节题,主旨题,猜词题,要根据书中针对各种题型怎么解进行理解后总结出自己的思路,而且干扰项的特点,这些只能通过题目自己细细体会,达到和书中出题人思路的吻合才可以。作文一定要准备一个万能模板,是自己特色的(别照搬照抄)。不会出现什么因为模板低分的,大家都是提前准备好上去就写的,因为时间不够。完型填空或者翻译时间不够可以放弃其一。完型大不了不看文章只选一种选项,可得3分。其实英语过线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大小作文用心点就能得不少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经济学,作为考试的核心科目,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领域。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无论是需求、供给、价格决定机制这样的微观基础,还是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模型等宏观主题,都需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是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答题时必不可少的知识框架。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理论经济学并不只是抽象的公式和模型,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比如,你尝试用供需理论解释市场波动,或者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解读当前的经济形势。凭这种方式,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做题和案例分析同样重要。中央民族大学的考试往往注重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凭大量的习题训练,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成效。对复杂的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或AD-AS模型,理解并能熟练绘制是必须的。
阅读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也是深化理解的好途径。例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都是深入理解理论经济学的优秀资源。阅读最新的经济学研究,帮助你了解学科前沿,拓宽视野。
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并重。与同学一起探讨复杂的问题,激发新的思考角度,独立思考则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对自己所学进行反思,试图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对我理解经济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