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地质工程硕士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高中是文科,就没太在意。但是我想提醒一点的是,无论哪个科目,无论你之前的基础是怎样,都要重视重视再重视,只是每个科目每个阶段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千万不可大意,不能骄躁。必须得适合自己目前的状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比如你是理科生,政治不太好,那么你就不要太忽视政治,必须早作准备。 复习过程我政治是一直拖拖拉拉,9月底才开始看红宝书(也就是大纲解析),但是红宝书字儿太小,也不知道哪儿是重点,所以越看就越看不下去,最后果断换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讲解那本书。后来的各种书我也主要是以肖秀荣为主。看了知识点讲解之后,做了1000题,但是我觉得1000题也是万变不离课本,所以做1000题的时候最好要认真。考试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因为课本上出现的简单的知识点而丢分。1000题之后,大概就到11月中旬了。之后也就是知识点讲解那本又看了看。最后就是买肖的各种书,《考点预测》《形势与政策》《4套卷》《8套卷》,背各种大题。也买了20天20题背了点。 复习感悟政治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也是见效比较快的,但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努力。它意味着即使到最后一刻你都不要放弃任何希望和任何努力,11月和12月是政治复习的好时机,千万不要浪费。所谓得选择者得天下,所以选择题一定要好好琢磨。选择题,哲学最好理解好知识点,出题灵活但不离开知识点,时事政治考前多看看。具体怎么出题,可以看看以往真题,找找感觉。在考试的时候,大题一定要尽量答的多一点。分点作答。理解题意,把你背的跟考试题目联系起来,尽量写满整个试卷。
考研数学方面:
从十一月中旬直至初试,我会在暑假结束后启动真题练习。我认为无需追溯至30年前的试题,近15年的题目足以应对。我选择的是李王版本的真题权威解析,它的编排很实用,前面是以完整试卷的形式,后面则是按章节归纳历年试题,我个人非常推荐。我的策略是首先整套地做,严格计时以模仿真实的考试环境,每次完成后计算得分,并整理错误。接着继续下一套。如此连续几周完成所有真题,你将明显感受到进步。然后再按章节逐一攻克,找出知识盲点,标记错误。到了第三次,你可以专注于之前标记的错题,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无误。
考研英语方面:
准备考研英语时,不存在固定的应考模式,每个人都需审视自身的状况,尤其是二战考生需要深入剖析失败的根源。这句话强调的是避免盲目效仿他人的学习策略。毕竟,考研英语的复习是个个性化的过程,需要依据个人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做到“对症下药”。例如,我运用一种策略后提升了二十多分,这源于我对之前失利的深度反思,并考虑到了自身的基础知识、解题习惯等要素。每个人的情况各异,适合他们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一味跟风,很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别人有效的方法,未必适用于你自己。
考研专业课方面:
石油地质学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石油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储层地质特征等方面。石油的生成,要理解有机质成油理论,知道哪些类型的有机物转化为石油,以及在什么环境下能够形成石油。石油的运移和聚集,需了解地壳构造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掌握流体动力学知识,理解油气如何在地层中迁移并形成油气藏。再者,储层地质特征的学习则要求具备岩石学基础,能分析不同岩性的储集性能,要理解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对油气开采的重要性。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结合实际是关键。除了课本知识,我常凭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和行业报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实地考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参观油田,直观感受地质结构和石油开采过程,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具体。
实验和模型构建也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模拟地层压力、温度变化来观察石油生成的过程,或者使用沙盘模型演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这样的实践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团队讨论和案例分析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会定期与同学一起探讨复杂的地质问题,凭解析具体的油气田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测试和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会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这样持续的学习和巩固,我在石油地质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