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软件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的学习材料推荐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包括他的三件套、八套卷和四套卷,以及徐涛的小黄书(适用于冲刺期间的大题背诵)。我从8月开始着手复习政治。在阅读时,我建议做笔记,这样有助于后续的复习。11月,风中劲草出版,这是一份非常实用的政治复习资料,重点明确,还配有习题集,我完成了两轮,并从中熟悉了历年真题,整个风中劲草的内容我总共复习了五遍。到了12月,我才开始专注于大题的准备,之前不需要提前太多,因为大题的答案主要基于已掌握的知识点。有个小窍门,肖秀荣的八套卷和最后的四套卷必须熟记,它们涵盖了大部分重要知识点,且体系完整,据说今年的考试中有多道大题与之相符。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用书,基础阶段: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660题也不错,可以在全书做完一到两遍之后做,不要晚于10月。我是题海战术的拥趸者,所以很喜欢这本。但题海战术不意味着盲目做题,一定要多总结,不要写在书上,要写在笔记上,到了后期冲刺的时候,笔记就是主要资料了,因为几百页的书你根本翻不过来。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的精华在于领悟思想而非纠结词汇。每次完成一套题目后,不必过于关注正确与否,即使是做对的题目,也要深思自己为何选对,是因为直觉还是真正理解了其中含义;对于错误的部分,要剖析自己的理解与作者及试题意图之间的差异,并深入研读原文,确保每个句子都明了于心。对于那些初时难以攻克的句子,尝试动手翻译,即便译得不好,也要强迫自己完整写下,即使只是猜测,也要落在纸上,这有助于提升你的翻译技巧和阅读能力。关于参考书籍,最大的困扰就是优质资源稀缺,几乎没有一本资料能够完全匹配真题的难度。我个人仅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我认为仅凭真题就已绰绰有余。我从1996年起开始做真题阅读,每一题都精耕细作,反复操练,不断归纳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等,必须有深入的理解。理解这些概念是构建整个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基石。我建议使用经典的教科书,比如《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从需求获取到系统测试,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输出都需清晰把握。敏捷开发、DevOps等现代开发模式也是考察的重点,要理解它们的核心理念和实施策略。
再者,编程能力是软件工程师的基本功。我推荐凭编写小型项目来提升编程技能,尝试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相同的功能,对比其优劣。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学习不能忽视,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工具。
软技能也不能忽略,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文档撰写等。这些都是软件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模拟项目中练习提高。
软件工程的实践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理解其精髓。我经常参与开源项目,或者自己动手做些小项目,这既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我对软件工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自我评估,凭做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积极参加讨论组,和其他考生交流,共享资源,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