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首师大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复习的十分认真。我所用过的参考书如下:1.红宝书2.肖秀荣 命题人1000题(我做了三遍)3.肖秀荣 命题人讲真题4.风中劲草 核心考点(归纳了,但是排版太挤,颜色太多,看了头晕,没看)5.肖秀荣 冲刺8套卷6.肖秀荣 终极预测4套题7.任汝芬 最后四套题8.任汝芬 最后冲刺10套卷(做了感觉题目质量不高)9.肖秀荣 命题人考点预测 (一小本,用于背诵)10.时政 我买的是 海天的11.20天20题 启航的(最后10天一天四题的看加背,过了两遍)复习方法:1.基础篇: 第一遍。在九月份红宝书出来后我就用了20天把书看完,我分配了每天要看的章节(每天17面,大概是两章),每天上午到阅览室,看完一章书,就做一章的习题(注意!做在草稿纸上,因为一本习题要过几遍)。对答案在错题前标记一个三角形,在答案里也标记出来,并用记号笔划出答案里正确的语句,在红宝书找到原句也划记号。 休息几天后,开始第二遍。这一遍做题,错了再回去找到红宝书看。错的继续标记。 第三遍。没有看红宝书了,在同样的时间内每天可以做更多的题。标记错题。三遍之后,你的红宝书基本可以放在一边了,你的习题集和答案上都已经重点清晰了。我是喜欢将答案和习题撕开的,所以我的书,额……没封皮,放在图书馆都没人看得出我是考研的。2.巩固篇: 我的《命题人讲真题》是暑假无聊买的,暑假根本看不进去,于是在11月中旬我每天做两年的真题,并开始看分析题,只是思考下就看答案。3.抓题篇: 真题做完,基本各类预测题都出来了。我依次做了上面说的几本:任汝芬 最后冲刺10套卷、肖秀荣 冲刺8套卷、任汝芬 最后四套题、肖秀荣 终极预测4套题。我是几乎每天上午都只复习政治,所以每天不只做一套。这些题我都过了两遍,只有肖秀荣终极预测4套题的分析题我是动笔认真写并且对答案了的。 同时我又开始翻看1000题,只看错题。4.背诵篇: 时政的书出来后,四天看完的。然后就开始看肖秀荣那本考点预测,边看边记。基本都完成后可自由选择。为了弥补自己不足,让易错的知识牢记于心,我会分配时间看1000题的答案,不看题,只看答案,看那些自己出错了的题的答案解释和当时我在答案旁边做的笔记。把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一弄明白。
考研英语方面:
笔试基础不弱,听力什么的就比较一般,不过初试不考听力,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优势。英语用的主要是张剑的大黄书,朱伟的恋练有词,王江涛的作文。先说说张剑,大黄书主要是对历年真题进行详解,朱伟的恋练有词是我每天看两个单元记下来的,我用的是绿皮版,再说作文,作文的话主要是要仿写,一味地输入却不输出的话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看范文进行仿写,慢慢的就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基础综合涵盖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还要有深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复习初期,我建议先通读各科教材,构建起基本的知识框架,对每个领域的核心概念、理论和事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育学原理部分,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和过程至关重要。特别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念,杜威的做中学思想等,这些都是常考点。要关注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问题,如公平教育、素质教育等。
中外教育史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思想。例如,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西方的文艺复兴教育,以及近现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不仅要具体的历史事件,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脉络。
教育心理学部分,要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比如,学习动机、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策略等。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来深化理解,多做一些案例分析题会有很大帮助。
教育法部分,掌握我国的教育法规政策,尤其是关于义务教育、教师权利义务、学生权益保护等内容。这些法律法规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系统复习+真题演练。系统复习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真题演练则能帮助适应考试形式,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提升。定期的复习和整理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