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首师大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首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文科生,我对政治并未投入过多精力,最终成绩还算过得去。遵循前辈的建议,我选择了几本业界知名的政治辅导书籍,包括教育部大纲解析、风中劲草的核心知识点、肖秀荣的1000题、真题解析、8套卷、时事与政治以及4套卷,还有任汝芬的4套卷。大约在9月20日左右,随着红宝书的发布,我开始了复习之旅,每天阅读两章节,并配合1000题练习。
在9月至11月期间,我专注于选择题训练,真题中的选择部分也进行了演练。完成第一轮学习后,我结合风中劲草的知识点和1000题的错误题目,快速地进行了第二轮复习,因为近年来选择题的趋势更加灵活,常从不起眼的细节中设题,所以我特别注意了每一个知识点。
接下来是肖秀荣的各种模拟题集,包括时事内容,尽管分数不多,但通常较为简单。至于大题,不必过于焦虑,12月份开始集中背诵,主要是掌握答题模板,多背诵就能逐渐掌握答题技巧。个人认为任汝芬的4套卷质量一般,但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非常好,特别是大题,务必全文背诵。20题虽篇幅小巧,同样值得一试。
考试首日,由于太过紧张,我犯下了将正确答案改成错误的愚蠢错误,这让我十分懊悔。对于大题,应清晰列出要点,如果记不清楚,可以适当发挥几句,因为阅卷老师没有太多时间细看每一道题。大家都说政治是一门短期内投入产出比高的学科,多背诵总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建议尽早开始政治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的两个学年里,我依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了数学期末考试。决定考研后,我决心从头开始,购买新教材重新学习。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就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坦白说,我在一个学期里只学完了高数上册的前两章。数学对我而言,向来是一门极其棘手的科目,入门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有时,我需要花费将近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理解一页内容,而且几乎每页都会有我不明白的问题。课后习题对我来说更是难题,大约有80%我都无法解答。于是,我尝试改变策略,看完一章教科书后,不再做课后题,而是直接转去看对应的复习全书。然而,这个方法并未奏效,我发现每一页有一半的内容我都无法理解,整个寒假我才艰难地消化了第一章节。
我学习数学的速度很慢,尽管整天埋首其中,但由于理解难度大,进度缓慢。由于基础知识近乎空白,我调整了学习策略,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重新复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理解了考研数学,完成了大量真题训练,才使得我的成绩从最初的30分提升到了现在的130分,足足提高了100多分。
考研英语方面:
针对考研英语,关注重点应落在真题上,尤其是阅读部分,因为除作文外的其他题型实质上都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我初期尝试过精译五篇阅读,效果不错,推荐大家一试。至少要做五遍真题,这样才能洞察其考查的重点所在。考研英语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初期可能你会遇到明明看懂了文章却选错答案的情况,但一旦掌握了诀窍,你会发现正确率能迅速提高,甚至在不完全理解文章的情况下也能选出正确选项。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帮助你快速领会考研英语的策略,同时,在一天疲惫的晚上当作一种放松来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所以,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你需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熟悉环境污染的类型和来源,以及它们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环境化学的内容,如污染物的转化和迁移规律,也是考试的重点。对这部分,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环境科学的关键。了解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后,要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你关注一些环保新闻,或者阅读相关的研究报告,这样不仅能帮助你理解理论知识,也能提升分析能力。
再者,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考察的一部分。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还要懂得如何解读和分析实验数据。这需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软件,比如Excel,甚至更高级的统计软件。
不要忽视课程论文的写作训练。在研究生阶段,撰写科研论文是一项必备技能。在准备考试时,尝试写一些关于环境科学的小论文,锻炼自有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是非常有效的。你每周或每两周设定一次小测验,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凭与他人交流,发现自有的盲点,也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