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经济学院互联网经济学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是文科,政治复习应该是复习全书和做选择题1000题,不要做真题,因为政治考研思路是大题考过的不会再考,真题大题的答案没有太大参考意义。其次就是背诵,对全书上各个知识点的背诵,区分每个知识点是选择题常考还是大题常考,分别用不同方法记忆。政治考前复习特别重要,特别是像肖秀荣最后四套卷,任鲁芬八套卷等,这些预测资料对大题预测一般很准确,要对这些题目上大题准确记忆。另外,政治要学会答题规范,大题是主观题,你的字迹,答题的思路与条理,对你的分数影响很大,要写到字迹工整,答题分点答,条理清晰,同时尽量把能沾边的都答上来。使大题答题工整,饱满,有条理。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颇具挑战性,有时难以理解某些概念,但我专注于掌握实用的定理和解题技巧。我会把这些要点记在笔记中,并在几天后尝试凭记忆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即使忘记了解题步骤,我也会坚持重试,不断循环,直到彻底掌握。经过这样的努力,第一次通读全书时感到毫无难度,做题变得轻而易举。
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经常包含一些非常有用的推论,在解题过程中极其便利,所以我特别注重熟记它们。我花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完成了660题,但由于当时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考试日期临近,每天只能挤出两个小时左右,导致做题过程较为匆忙,缺乏深入的反思与总结,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真题我是一天一套,主要是由于时间紧迫。
然而,前期的大量练习使我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大多数题目我都能够熟练应对。因此,在面对真题或各类试题时,我能迅速解答,在实际考试中也能顺利完成所有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11月份左右开始攻其他部分包括新题型、翻译、作文,对于完形填空这个怪物我是直接放弃对它的专项进攻的。大部分童鞋一般在最后做完型,可能是十分钟到一刻钟之内,我自己做数据统计发现,好好分析乖乖去做是6分左右,一路猜下来也是5到6分左右,很神奇!!!完型虐我千万遍,我待完型就不能如初恋。没有专门进攻并不代表是完全放弃,完型要猜到5或6分也是靠前面打基础是不。说说新题型,一定要对自己要求严格,必须全部拿下,因为它的难度一般都是低于阅读理解的,失分的话就太不值了,当然拿分这个也是要靠基础打牢加上反复做真题把握。我觉得这部分是考的逻辑和文章结构把握,同时会有一些细节信息给解题提供帮助,比如代词、关联词、同义替换、首句尾句等等。再说翻译,要根据给分要点来一步步训练,训练的材料就可以是真题和外刊。作文是除了阅读理解以外的大块了,我买的是蒋军虎出的作文,小作文的分类总结还有大作文的模块甚至具体到每一段的每个句子该怎样写都很详细,应对考试还是很不错的。我不是用他的资料书就当模板背,而是整理出自己的模板,因为在前面做真题时候会摘抄一些觉得写作文会用到的经典句子,比如过渡句啊、原因啊、结果啊、总结啊、强调句啊等等。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体经济活动,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对这两部分,理解和运用供求曲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模型,以及IS-LM模型、AD-AS模型等,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深入理解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和模式。这包括平台经济、网络效应、数据资产的价值、共享经济等前沿话题。例如,要明白为何“免费”成为商业模式,如何评估无形资产如用户数据的价值,以及互联网公司如何凭创新颠覆传统行业。这些都需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深度思考。
再者,掌握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是必要的。经济学的研究往往涉及到优化问题、动态分析,甚至更复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帮助量化经济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持续关注经济政策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阅读《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权威媒体,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不仅能提升视野,也能帮助把握考试的热点。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定期复习和做题,巩固基础知识;二是主动寻找并分析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三是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导师交流思想,拓宽思路;四是利用在线资源,如Coursera、MIT OpenCourseWare等,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