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中旬启动政治复习,这个科目既不宜提前太多,也不宜过迟,理想的起始时间大概是九月初。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全套八本书,并逐一完成了所有习题。在做肖1000题的过程中,对于常犯错误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我还专门整理了几页笔记,在考前一天重新回顾了一遍。最后一个月,我把将近一半的时间投入到了政治学习中,完成了米鹏的三套和六套题,以及肖8和肖4。考试时,我在选择题中遇到了几道熟悉的题目,而主观题部分大家的表现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区的评分标准较为严格,所以关键还是要把握好客观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起初,我研读教科书,反复阅读了两次,并挑选了一些课后习题来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习题的风格与考研试题有所不同,因此不宜过度沉浸其中。接着,我开始研读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天真地计划在通读一遍后转向复习全书。然而,在看到大约第七章的时候,我意识到难度颇高,继续下去可能会耽误时间。于是,我果断转而直接攻读复习全书,这个决策非常明智,因为复习全书比18讲详尽得多。另外,张宇的书中将数学三和数学一的内容混合,导致整体显得较为困难。由于我已购买了线性代数的讲义,我就从复习全书中抽出线性代数的部分并丢弃,这让书变得轻薄了不少:D 去年的数学是多年来最难的一次,而今年则是最简单的一年,我恰好都遇上了...总的来说,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对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多做一些难题,对于调整考试心态十分有益。7月份,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全书,并结合分级练习,这算作我的第一轮复习,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9月份,我每天做660题中的高数10道选择题、10道填空题、10道代数选择题以及10道代数题,随后纠正错误,这可以算作第二轮复习。之后,我每周会做2-4套试卷,同时搭配张宇的一千题。随着张宇的8套题、4套题和李永乐的8套题陆续发布,时间便来到了考试之际。这样的学习效果还算理想,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单纯地埋头苦记单词并不高效,既耗时效果也不理想。我认为更有效的方法是多做阅读,勤于归纳,边读边记,通过反复加深印象。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按照历年试题的顺序整理,利用不同色彩的标记笔突出重要词汇和短语,我曾经连续研习了两遍真题。对于作文部分,务必给予足够重视,因为这是试卷中相对容易拿分的部分。建议提前一个月开始训练,力求在考试时能流畅作答,避免时间的浪费。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划你的学习计划是个好主意,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科目如专业课、政治都适用。可以制作图表,按日追踪复习进度。我个人的习惯是在完成复习后才开始新的学习内容,这样有助于巩固记忆,即使到了考试前夕,早期学过的知识也不会轻易忘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部分是大学物理的基础,尤其牛顿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至关重要。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灵活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比如在分析材料受力变形时,就需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掌握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以及振动和波的知识,对理解材料的动态行为非常有帮助。
热力学是理解材料性质的关键。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解释了物质的热量变化;第二定律,特别是熵增原理,则揭示了自然过程的方向性。在材料科学中,常常需考虑相变、扩散等热力学过程,这就要求深入理解这些原理。
电磁学是大学物理中的另一大重点。电场、磁场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和预测电磁现象的核心工具。在材料领域,电磁性能如导电性、磁化率等,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应用。量子力学虽然在初阶大学物理中涉及较少,但其量子化的思想对理解和研究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领域有深远影响。
学习大学物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物理思维,将抽象的公式和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物理图像。多做题、多思考、多讨论是提升理解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验,凭观察和动手操作,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我还建议利用现代科技辅助学习,例如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可视化,或者在线查找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都能帮助深化理解。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