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数理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事政治科目的学习,熟记相关概念。虽然我最初在3月14日启动考研计划时设定的时间表随后有所调整,但我建议的一种规划方法是:首先估算整个考研期间的总体时间,接着根据当前月份细化至每周乃至每日的详细计划。有时我会精确到计算每小时应阅读的页面数或读一页所需的时间。每个人对时间管理的需求不同。此外,建议备一个小笔记本,列出每日任务并逐一勾选完成,一天结束后看到一串已完成的标记,会带来巨大的满足感。我一直用一个小本子规划每一天,可惜考研结束后便遗失了,导致我无法清晰回忆起后半阶段的具体计划。关键在于,大家需要掌握如何有效地制定计划。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主要看的复习全书,可以前期打基础用的,也可以后期巩固的,后期主要用《660题》,是对各个题型的归类总结,复习起来比较方便。但正是因为是分类整理的,所以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知道了是哪类题型,所以会觉得这本书很简单,但是打乱了就不一定会做了,这本书值得刷多遍。当然里边有很多超出考试范围之内的题目,但是好处在于里边的很多难题可以发散你的数学思维,上考场之前可能会更有底气。基础不好的同学不要盲目做难题、做很多题,做五本不同的书不如一本书看五遍。暑假进入强化阶段过第二遍全书,并做分阶习题和大量的题目(可用660或1000题)(两本习题难度都不小,做好被虐的准备吧,不过如果真能吃透这本习题集,你将所向披靡..)
考研英语方面:
从4月份开始到暑假前,我每天做一篇张剑的黄皮《阅读150篇(基础版)》,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切记,不要纠结对错,现在做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英语阅读习惯及语感,文章是最重要的,题则是次要的。有人会问,这时阅读过程中要不要记忆那些文章中不会的单词啊?这个大家因人而异吧,觉着自己时间充裕可以记忆,觉着那本厚厚的词汇书就够自己搞的了不记也可以的。做完《150》之后差不多就要到暑假了,暑假开始做97到04的真题阅读,同样是张剑的黄皮真题,至于一天几篇我觉得都可以,我是一天一篇的。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积累那些不会的单词了,同时要结合题后的解析去分析段落、分析题目、分析文章中的难句、翻译整篇文章。虽然97-04年份的题目与这几年的题目思路有所不同,但看看还是没有啥坏处的。暑假后就开始05-now的真题训练了,这一过程十分重要,题目的参考价值也是随着年份日益提高的。训练过程与暑假类似,同样需要记忆文章中的生单词、分析题目、分析段落、长难句。真题做题方法因人而异,有的同学是每天做一个年份的阅读,标注生单词、分析长难句,然后做第2遍时分析文章,做第3遍时分析题目,如此循环往复N遍。好像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主流方法貌似也是这样。我的方法和别人有点不一样,我都是1遍过的==,也就是真题阅读总共我就做了1遍多点,比较难点的文章我做了第2遍。我每天只做1篇阅读,每篇阅读做完当天就标记单词、长难句、分析文章、题目、翻译文章等等。所以,这种复习方法也是有点非主流的,学弟学妹一定要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我这人可能比较喜欢钻磨东西,不管是政治大纲还是英语阅读,看的时候做的时候都很细致,做题的时候也会反复思考琢磨,所以导致进度很慢很慢,都没有时间去做第2遍的。大家一定要磨练出趁手的神兵利器,养成自己的做题看书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了,真题不要一口气做完,记得留出最后3年的,考前半个多月掐着时间模拟用哦。李剑《考研英语词汇真经》过六遍。前三遍全看,第四遍只看单词,第五遍和第六遍只看例句。这本书我觉得总结的很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分析化学的核心在于定量分析。它涉及到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多种方法,这些都需熟练掌握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计算规则。在复习时,要反复练习各种滴定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计算,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解析能力。
光谱分析也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广泛,能帮助识别化合物的结构。理解和应用这些光谱知识,需具备扎实的量子化学基础,并凭大量的案例分析来提升自有的解读能力。
再者,电化学分析不容忽视。电解、极化曲线、电导率测量等概念和实验技巧,是理解电池工作原理、腐蚀机制以及电化学合成的关键。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理论理解,还需结合实验设备的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统计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何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如何正确处理和解释实验数据,这些都是需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这里,统计学的知识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提高分析化学的成绩至关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只有凭实验操作,真正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如模拟试题或真题训练,帮助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老师和同学教,也能深化理解,拓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