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首师大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我是9月份开始的,买了肖秀荣三件套,刚开始看的是精讲精练,后来出了红宝书,就看红宝书了。我也没什么特别的经验,当时背书背的闲麻烦,又因为自己做过思维导图,然后就开始了把肖1000题上的题目变成思维导图之旅。从大约10月份,一直做到了考试前夕,现在想想都是泪啊,光打字就打的手疼。早知道就不做了。当然,效果还是可以的。用导图搞定选择题之后,考试前2,3周,就开始背大题,背肖4。大家背的时候不要全背,就背背大概就行。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英语的核心任务聚焦于阅读理解,四篇冗长的篇章接踵而至,初次尝试考研英语阅读的感觉犹如过山车般刺激。庆幸的是,考研英语只考察读写,不涉及听和说,而这读写部分确实有规律可循。首要挑战便是这四篇大阅读。我在准备时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采用深入研读策略,深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完成一篇阅读后核对答案,标记所有陌生词汇,查阅字典,解析选项,并全文翻译。我当时的做法是将生词和复杂句子摘录到笔记本上,背诵单词并逐一剖析长难句的语法。起初,完成一篇文章需要耗费两小时,主要是因为我遇到太多不认识的词汇。这之后,我会全文翻译并分析每个选项,02年以前的文章包含5篇文章,每篇4个问题;02年后则改为4篇文章,每篇5个问题。我会详细研究这20个选项,理解正确答案为何正确,错误答案又错在哪里。阅读对我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把每一个步骤都记录在两个厚厚的笔记本里,尽管这种方法显得有些笨拙,毕竟我已经提到,我的英语能力和整体学习水平都不算高。然而,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阅读能力显著提升,最初的连续错误8到9个题目,到最后基本能控制在5个以内,陌生词汇也逐渐减少。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有效但却耗时耗力的方法。我处理翻译练习时通常也会重复三次。第一次,先浏览题目,大致了解内容。第二次,按照常规顺序答题,遇到难题暂时空着。第三次,结合前后文来推测单词含义和句子意义,将自己的理解放入具体情境中检验是否合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语言文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度深厚的学科。它包括古汉语、现代汉语、诗词鉴赏等多个方面。在古汉语部分,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是基础,深入理解经典文献如《诗经》、《楚辞》等则是提升的关键。对现代汉语,要注重语法学、词汇学的学习,并凭大量阅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诗词鉴赏则需积累丰富的诗词知识,培养对语言艺术的敏感度。我建议每天定时阅读和分析诗词,逐渐形成自有的解读视角。
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史这部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理清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思想背景。对中国文学史,要特别关注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流派和代表性作品,比如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外国文学史则需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文学运动,如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各种文学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解其对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读”和“写”。阅读大量的原著和评论文章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定期写作读书笔记或论文则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我还建议大家参与讨论小组或者找导师指导,这将有助于深化理解并激发新的思考。
复习阶段,我会把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制作思维导图,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