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流体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流体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边跟着老师上课一边看书,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手抄重点笔记,确实是慢,一天看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之前建议把全书刷2遍,但不止是简单的题海战术,建议每做完一小节的题就进行考点的整理,有时间的可以整理一本自己的错题集,我当时数学是用了错题集的,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该题的考点,以后遇到类似的考题时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了。刷题一定要刷的有效!!!我当时线代部分没有看全书,直接用的李永乐老师的线代分册,那个里面知识点讲地比较详细,我当时认为数学不会考太难,就没有注意难题的练习,660题也没有刷,后期只做了两三套模拟题,心思全放在真题上,结果今年考的难度远超去年,然后我数学就有了史上最低分118...奉劝各位,在抓好简单题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难题!!!660题、张宇18讲和模拟试卷一定要认真对待!!!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历年真题,我以张剑的黄皮书为材料,97年至04年的试题重做了两次,而05年到上一年的则完成了五次。初次接触时,我把重点放在翻译上,一字一句地翻译阅读理解,通过对比译文与标准答案找出差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自然而然就能解答题目。第二次再翻译时,我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尽量减少依赖解析。对于05年之后的题目,我没有在第三次重做,而是从05年开始,每天完成两篇阅读理解,并仔细研究解析,剖析文章的答题策略和设题要点,这次也开始接触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第四次,我专注于识别每个年份试题中的陷阱,了解命题模式,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策略。最后一次,我完整地模拟了一套真题,结果并不理想,让我颇感挫败。现在回想起来,在复习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做题的正确率,重要的是保持持续的学习,每天都会有进步。翻译练习我坚持到考试前一天,最初跟随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后来转为翻译真题,反复进行了三次。至于作文,我在暑期过后开始使用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我按主题和类型来背诵,两天一篇,第三天进行默写(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每完成一个主题的背诵,我会尝试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流体力学的基础在于理解流体的基本性质,如压强、密度、黏度等,以及牛顿第二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关键。我会推荐大家多做物理实验,凭直观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流体的行为。
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如欧拉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这是工程流体力学的核心。这部分的学习需耐心和毅力,因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求解。建议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结合,配以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再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考试的重点。比如流体流动的边界层理论、涡旋现象、湍流模型等,这些都是实际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我建议凭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模拟,直观地观察到流体流动的动态过程。
流体力学的应用领域广泛,从航空航天到环境科学都有其身影。关注科研前沿,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不仅能帮助拓宽视野,也能为考试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理解和实践并重。理论知识要理解透彻,不能死记硬背;,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和案例分析,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定期自我检测,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找出自有的弱点,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团队学习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问题,互相解答疑惑,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