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开始复习是七月份,先把去年的大纲解析找来抽时间看了两遍近代史,然后直接开始搞肖秀荣的1000题(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啥都不懂就做题,当然是用铅笔),做完一遍开始看大纲解析,这时候就稍微有些重点的看了,马哲,毛概,(思修我当时是跳过的,想着最后背的)这个时候肖秀荣的背诵纲要出了,我就结合着纲要继续做1000题,还是对1000题进行了车轮战(错的不停的再做)。最后预测题我还是只买的肖八和肖四,最后的时间基本全在背肖四,最后肖大爷没让我太失望,压中一道半大题,政治对于许多人来说运气成分很重,不管怎么说认真准备一定没错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侧重于思维训练,遇到难题应深入思考,不断琢磨。在复习过程中,建立个人独特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解数学题时,务必亲自动笔,避免仅靠心算或口算,因为大多数重大错误往往源于计算失误。在练习考研题目时,无论是真题还是模拟题,都必须严格遵循考试的时间安排,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今年我就在这方面遭受了损失,因时间规划不当,未能解答一道价值11分的最后试题,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若想取得优异成绩,复习全书需至少阅读三遍,660题不得少于两遍,真题也需重复练习三次以上。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当然,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某些同学可能抗拒),但切忌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我不推荐日复一日地捧着单词书,每个词念上一分钟的做法,正如我们系主任所言:“这种方法看着都让人焦虑。”单词的记忆可分为三类:全新、半生不熟和熟悉。熟悉的词汇无需再费时背诵,只需了解它们的应用场景和常用搭配;对那些半生不熟的词,你需要重点掌握,因为它们可能是你的短板,一旦出现在试题中,可能会造成困扰。你可以设定每日或每周的目标来加深记忆。至于完全陌生的词汇(我个人有强迫症,所以我都会记住),如果你仅以考研为目标,我建议不必过分执着于背诵,大致认识就好。当你多次复习考研词汇书后,就应该转向真题中的词汇,特别是阅读部分。整理从2004年至2018年的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并反复记忆,尤其是那些常出现且含义因上下文变化的词汇,务必牢记。对于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中的单词,重点关注最近五年的内容。关于单词的学习就说到这里,如果有疑问,可以继续提问。
其次,阅读至关重要。有人认为你的阅读得分乘以二大约就是你的英语总分,虽然有些夸大,但却相差无几。提升阅读的方法,我认为就是研习真题。我可以自信地说,过去十年的阅读真题,我精读了至少十五遍,泛读更是数不胜数,有些篇章我都能够背诵并默写。即使如此,我最终还是在两道题目上犯错(这两题恰是我反复修改却仍选错的)。我没有保留真题作为最后的测试,因为我认为这样做可能浪费资源,但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每个人的状况和习惯都不尽相同。解答阅读问题时,必须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我习惯标记出题者常设题的位置和类型,并为每段话编号。例如,如果第21题的答案位于第一段第二句,我会在题旁标注“P1-②”,以便复查时更加有序。
接下来是写作部分。对于写作,我没有太多的秘诀。我并未特别投入,主要是多背诵优秀的文章,积累素材。小作文只要满足所有要求即可,大作文则需思路清晰,紧密围绕主题。
最后,对于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同样需要通过做真题来提高。关于这部分,我没什么额外的经验可供分享。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核心。你需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等;以及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框架,如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经济学的骨架,是你理解复杂经济现象的基础。
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经济模型是关键。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模型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理解模型背后的假设、推导过程以及它们如何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提升分析能力的重要步骤。
再者,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要有一定的了解。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直到现代的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这些流派的思想冲突和融合,有助于你形成全面的经济学视野。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阅读原版教材和经典文献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它们语言通俗易懂,案例生动有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精髓。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方式,检验理解和记忆程度。
关注时事,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提升经济学素养的关键。你阅读《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经济类期刊,或者参加学术研讨会,这样既能拓宽视野,也能锻炼批判性思维。
别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尝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解析生活中的问题,你会发现经济学无处不在,这也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