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稀土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主要参考资料包括肖秀荣的详细讲解与练习册、1000题集、风中劲草资料,以及最后的肖四和肖八。政治复习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九月返校后,我首先通读了序列一;接着在十月,我开始了第二轮学习,再次研读序列一,并结合做了恩波的1200题及序列二。进入第三阶段,我开始有意地记忆一些大题目和常用论述,强化各章节的基础知识。最后冲刺阶段,我把重心放在背题上,如20天20题和18金鉴,进行了密集的背诵训练。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复习数学的。我的学习策略是每学完一章课本内容,就完成相应章节的全书练习,包括例子和习题,但课本中的习题我就跳过了,因为它们的价值不大,而例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我采用的是二李的全书,这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由于历年数学考试的大纲变化微乎其微,所以使用上一年的版本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并无硬性规定。接下来谈谈复习的具体细节,这方面肯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并不建议花大量时间系统地研读课本,尤其是不必全部做完课后题目。我认为,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查阅课本更为有效,因为课本上的知识较为分散,条理可能不够清晰,综合性也不算高(并非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相对于考研来说可能过于偏僻,你在课本习题中纠结的问题,可能在实际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因此,我认为把太多精力投入系统阅读课本不太划算。至于复习顺序,我建议按照这样的步骤:全书→全书总结→历年真题→第二次做真题并同步总结→400题同时也进行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英语的后期模拟练习至关重要。自十二月初起,我便养成了几乎每隔三天就进行一次模拟考试的习惯,通常是在下午两到五点之间,我会在自习室专心致志地模拟考研英语,用的是张剑的五套题以及最后的五套模拟题。模拟的重点不在于得分高低,而在于能否妥善管理时间。毕竟,在真正的考场中,紧张情绪在所难免,一旦时间规划不当,很可能导致整个考试状态下滑,甚至可能导致考试结果不尽人意。我想特别指出模拟测试的价值,就我个人而言,基于前期对真题的深入研究后再进行模拟,效果相当理想。这次的英语考试相对容易,我对选择题部分的整体表现感到满意。
以上所述,我已经大致概述了我的初试经历。备战国考需要的不仅是毅力和耐心,还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必须始终保持一贯的努力,绝对不能半途而废。坚信只有付出,才能换来回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年代学是地质学的基础,理解并重要的地质时期及其特征是必要的。例如,古生代的生命大爆发,中生代的恐龙时代,以及新生代的冰川期等,这些都为揭示了地球历史的演变脉络。要熟悉地质年代表,这对理解地层的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至关重要。
地质构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地质学基础的重点。这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的识别和解释,以及地质图的阅读和解读。这些都需凭大量实践和案例来提高,比如进行野外实习,实地观察地质构造,增强对地质现象的直观感知。
再者,矿物学和岩石学也是关键部分。要能辨识常见矿物,理解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如何组成了各种岩石。了解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性,帮助理解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变化。
地球动力学和地质灾害的知识也不可忽视。理解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预测和评估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这些都是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结合教科书和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如地质学数据库和在线课程,丰富知识体系。做笔记、画概念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实践操作,如制作地质模型或参与实地考察,提升应用能力。定期自我测试,巩固所学,并及时解决疑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