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信息工程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今年花了心思的,因为去年政治几乎没过线,虽然去年总分也不错~我是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政治分为马哲、毛中特、史纲以及思修法基和时事政治五部分,侧重点真的不一样。首先声明,不能光听课的,我是听了一章课程,看一下肖秀荣的那本书查漏补缺强化记忆然后就跟着做肖秀荣一千题,第一遍用铅笔做,把不会的题目标注出来然后擦掉答案,当第二次看的时候,只看标注出来的就好了,也可以考一考自己还记不记得答案了。说一说各小科吧,第一,先听了马哲课程,毕竟课时有限只能讲重点,有一些她跳过的部分也要自己看,不能她不讲就不看了,马哲部分变动小,所以用去年的书也没关系。第二,毛中特部分我还打印了讲义。听毛中特部分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宏观把握,就是每个小节做联系,对比,千万别拘泥于一个个小的章节,我听了一遍课程以后,很多时候会翻看讲义书,寻找对比联系,受益匪浅。第三,史纲部分,老师讲的内容不细,但是打基础够了,重要的是,听课以后会对今年的时政热点有了初步把握。第四,思修部分,思修很琐碎,听了课程以后,我的做法是,自己每天总结一章内容,八天总结完毕,就是在那种8开的纸上自己画结构图,自己写每一章的内容结构,很有用的。第五,时政呢,就是最后买了肖秀荣的那个时政小册子,反复看一下,耳濡目染,就ok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开始自己看书可能会很吃力,做数学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数学想考高分的,还可以做一些张宇的题,他的题难度很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很受打击,因为有的题你始终解不出,但是一看答案原来很简单,这就要求一定要先把基础打牢,另外要计算能力提高,因为数学计算题量还是非常大的。数学也要多做真题,最好做上近15年的,最起码得三遍。个人经验:复习趁早,先看两遍课本,然后整理一下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尤其是考过的题),记住一定要全面的学习,每年地大都会出现一定量的新题,未雨绸缪,不过一定要注意校订好答案,我就是不注意这个,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单词在手机APP上过了大概2遍,不过我个人更喜欢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因为那样对于词汇的语境理解更有帮助,印象也会更为深刻。初期阅读我有尝试做过张剑的150篇,但是由于他的解题思路总是无法说服我,所以我做了几篇之后就放弃了那本书…到了9月最终选定专业后,我就一直是围绕真题复习了,从05-15的真题系统地做过2遍,也对每一篇阅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我看来,毕竟真题是最接近最终考题的题目,因此做多少遍看多少遍都是不嫌多的,那才是到时候真正考试时的风格呀~形成一种对于真题风格的独到见解对于做题也是很有帮助的~在12月的时候,我买了本小黄书看了看,就基本是作文的准备全过程了。考研英语应该最惨痛的教训也就在这了…最后我的作文可以说是写得超烂…啃真题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多练习作文~~不要和我摔倒在同一个地方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理解和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及其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你需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及如何按问题选合适的数据结构。我在学习过程中,凭编写大量的代码来实践,比如实现排序算法,这对加深理解非常有帮助。
算法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动态规划、贪心策略还是分治法,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我会定期参与在线编程竞赛,凭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我的算法能力。
再者,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理解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概念,以及理解并发控制、死锁等问题,对深入研究计算机科学至关重要。阅读经典的教材,如"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并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操作系统模拟器,增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则是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TCP/IP协议栈、HTTP、DNS等工作原理需清晰把握。我推荐使用"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这本书,它从应用层开始向下讲解,使得复杂的网络原理变得易于理解。
学习这些内容并非一蹴就,需耐心和毅力。我建议每天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结合实例和项目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知识。参加讨论组或论坛,与其他学生交流,也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